1.引言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技能,即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既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教师必须认清自己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角色定位,强化育人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将立德树人真正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
从“三全育人”视域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包括:第一,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第二,要优化教学方式,加强“三全育人”意识;第三,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要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第五,要提升教师的素养。
2.做好角色定位,增强育人意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需要教师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识到高中语文学科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内容。高中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意识和能力。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读后的感受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如向同学讲述故事情节、提出质疑、补充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开展辩论会或辩论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再次,要做好学情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
3.深度研读文本,挖掘育人元素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中语文学科的深度研读文本与挖掘育人元素是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深度研读文本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更在于通过解读文本中的道德情操、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等多重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解析文本,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语言修辞等,感知人性光辉,领悟人生哲理,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对古典诗词、现代散文、外国名著等多种类型文本的深度研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公民道德的认识和践行。总的来说,“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深度研读文本,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在知识学习中融入育人的过程,让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平台。
4.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育人模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育人模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很难主动投入到课堂之中。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来谈读课文后的感受。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最后要注重创新育人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新育人模式,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可以通过组织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辩论会、辩论赛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5.注重课外阅读,拓展育人空间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之内,课外阅读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对于拓展育人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课外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阅读习惯,使他们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汲取养分,丰富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更深入的文学作品和社会文化现象,从而拓宽视野,提升审美鉴赏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进一步强化语文核心素养。再者,教师应精心选择推荐读物,涵盖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及各类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社会责任感的书籍,让课外阅读成为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格塑造的有效载体。
未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学科应当更加重视构建完善的课外阅读体系,通过组织读书会、撰写书评、开展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动,将课外阅读融入日常教学,以此全方位、全过程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6.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中语文学科的育人问题及其特色教学模式创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角色定位、增强育人意识的重要性。深度研读文本并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元素,是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情境化、探究式等创新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同时,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拓展,能有效延伸育人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梁广慧.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3,39(24):143-146.
2.高雅.“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育人实践研究——以新闻单元教学为例[J].大学,2023,(23):85-88.
3.陈梅金.“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路径研究[J].教师,2023,(2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