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药抗肿瘤研究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免疫学上更是成效显著,多数中药抗肿瘤研究的理论都是以这两门科学作为基点。所以,进一步探究中药抗肿瘤在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机制,将使中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1.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随着人们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进展,新的肿瘤治疗及靶点的发现,为中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作用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1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1],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已成为肿瘤化疗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目前公认肿瘤细胞MDR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高度表达。将中药圣和散[2]配制成药液用于对胃癌SGC-7901/VCR耐药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的研究提示,其增强化疗效果与降低P-糖蛋白表达,逆转MDR有关。石宇雄等[3]选用人成骨肉瘤MDR细胞株R-OS-732为对象来观察参麦注射液逆转MDR的作用,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能增加R-0S-732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部分逆转了R-0S-732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这些均显示了中药在逆转肿瘤细胞MDR方面的优势。
1.2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药及其成分对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肿瘤细胞迁移运动黏附能力,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大量研究报道发现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上调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的活性,抑制宫颈癌侵袭和转移[4];三氧化二砷和人参皂苷Rg3单独与联合应用均能明显抑制人肝SMMC-7721细胞与Marigel的黏附,抑制癌细胞游走与穿透基底膜的能力[5]。
2.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
人们在免疫学抗肿瘤上也有很大进展,通过免疫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多层面、多靶点的广泛研究。
2.1对T细胞的作用
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应答对杀伤肿瘤细胞起重要作用。中药(茯苓、刺五加、黄芪等)提取物及其成分对T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并能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有学者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可明显增强小鼠T细胞信号转录过程中PKA及PKC的活性,从而激活T细胞[6]。
肿瘤宿主体内的Th1/Th2免疫反应状态近年来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肿瘤患者体内常出现Th1向Th2的漂移,造成免疫抑制状态。有报道提出中药黄芪对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检测发现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呈现Th2型免疫反应优势状态,黄芪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IL-2的表达,显著下调IL-4、IL-6和IL-10的表达,促使Th2型优势免疫反应向Th1方向逆转[7]。
2.2对LAK细胞的作用
LAK细胞为一类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被广泛应用于过继免疫治疗。一些中药如牛膝、黄芪、人参等多糖成分在一定剂量范围均能增强LA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作用。有报道显示,穿心莲内酯具有类IL-2效应,增加LAK细胞表型,使其细胞杀伤效应时间明显延长[8]。有研究发现淫羊藿甙可抑制人肺巨细胞腺癌分泌TGF-β,增强LAK的杀伤活性,提高过继免疫治疗效果。
2.3可促进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目前抗肿瘤治疗最常用的细胞因子有IL、IFN和TNF等,许多中药提取物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来促进机体的免疫调节、细胞毒活性和免疫监视功能。灵芝多糖可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3的含量和活性,体外能促进小鼠脾细胞IL-2和IL-3 mRNA的表达[9]。TNF可在体外诱导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株的凋亡作用,还可刺激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实验证实黄芪多糖提取物可促进IL-2的生成,诱导淋巴细胞产生TNF-a[10]。
3.结语
随着中药抗肿瘤机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药抗肿瘤作用成效显著,并且越来越被国际所认可。中药抗肿瘤作用不仅仅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上体现,还作用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和细胞凋亡等方面。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会被进一步揭示,为研究和开发不同靶点、不同环节的新型抗肿瘤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Takara K, Sakaeda T, Okumura K.An update on overcoming MDR 1-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chemotherapy[J].Curr Pharm Des, 2006, 12 (3) :273-286.
[2]夏跃胜,王建华,吴永忠,等.圣和散逆转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医杂志, 2006, 47 (6) :459-460.
[3]石字雄,黄永明,许少健,等,参麦注射液对人成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株R-0S-732逆转作用[J].广东医学, 2006, 27 (8) :1200-1201.[16]王秀峰,苏式兵.中药及其成分干预肿瘤转移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22) :2583-2586.
[4]董德纲,张瑶,鲁艳明,等.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14 (7) :489-490.
[5]余桂芳,曾文铤,朱科伦,等.三氧化二砷与人参皂苷Rg3联合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 2007,6(1) :23-25.
[6]李明春, 雷林生,王庆彪.灵芝多糖对小鼠T细胞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 2001;12 (2) :78-79.
[7]张春玲,肖伟.黄芪对正常人及肺癌病人外周血Th1/Th2状态的影响[J].上海医药, 2000;21 (8) :37-39.
[8] 陈牧,孙振华,徐立春.穿心莲内酯与rIL2促进LAK细胞生长及细胞表型变化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11 (1) :810
[9]李 明春,梁东升,许自明etal.灵芝多糖对小鼠T细胞儿L2、IL3mRNA表 达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17 (3) :125-128.
[10]毛小娟.红芪多糖和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1998;8 (6) :365-366.
作者简介:鲁凯,男,嘉兴学院医学院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