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是院感防控的重点难点,也是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细菌耐药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随着我国抗菌药物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率越来越受重视,是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主要内容之一。准确有效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探讨提高送检准确率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定义为各类合格标本的微生物培养。
1.2研究方法 比较2018、2019年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者的送检率,选择本年度送检标本中痰液、血液、中段尿、脑脊液与对应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部位为研究范围,比较微生物送检合格差异。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2019年连续两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的患者标本送检率分别是42.31%、49.55%,2019年送检率高于2018年(P<0.05)。微生物标本中无菌部位的主要标本包含血、胆汁、中段尿、灌洗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2018年送检微生物标本共有20125份,其中无菌部位的标本7038份,占34.97%;2019年送检微生物标本共25056份,其中无菌部位的标本10921份,占43.59%。两年无菌部位标本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9年送检微生物标本中无菌部位标本的构成比高于2018年。2018、2019年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占总感染部位的构成比分别是57.36%、9.39%、7.58%、1.26%。
3.讨论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自动化、微量化的进步发展,检验准确率不断提高[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检验结果错误的现象,不仅影响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更易引发医疗纠纷,亟需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
本研究发现,微生物标本的检验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2018年送检准确率较2019年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标本采集不够规范,比如工作人员错过最佳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采血量不准确,部分送检血培养标本因不能及时运送而错误地放入冰箱存放等[3]。其次是患者配合欠佳,部分标本多为患者自行留取,采集规范性不强,导致标本质量下降。最后是检验环节中,技术人员因技术或自身原因导致最终结果准确性不佳,造成阳性率偏差[4]。
医院感染是涉及多个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病原学诊断是感染诊断的核心,是合理用药的依据,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率,对规范抗菌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5]。为了有效提高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具价值的流行病学信息,应该对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检验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采集标本的规范性,并对患者进行示范讲解,强调标本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6]。
总之,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率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前提,重视微生物标本送检,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4.参考文献
[1] 文星力,黄小翠,杨玻,巫丹,马健,李超.探讨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及质量分析[J].名医,2019(06):123.
[2] 王平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应对对策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3):75-76.
[3]吴晓燕.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1):165+167.
[4]郭赟.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55-57.
[5]王雪文,顾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J].上海护理,2009,9(01):47-48.
[6]韩会敏.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的管理策略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19,29(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