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水平,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进农作物种植机械化发展,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机机械绿色转型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构建机械化+数字化+工业化的模式,加大对农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加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着力解决机械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等问题,为农业强国注入发展动力。
一、农业机械绿色化相关概述
(一)定义
绿色农机是对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充分考虑能耗、环保等个层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节能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机使用寿命,优化原有的生产模式,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低碳、可持续等发展目标。农机绿色发展注重对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旨在推动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现象[1]。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成为农机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绿色农机发展深入思考,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目标,对农机进行优化升级,减少传统农机生产造成污染现象。注重低能耗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重要性
农业机械绿色化发展改善了原有的机械生产成本,有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绿色农机选用先进的技术,促进农艺农机融合,科学进行种植和收割,减轻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现象,确保农业生产废物得到合理应用。满足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种植人员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生产工具,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
二、农机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的绿色农机应用依旧面临困境。这是因为绿色农机投入成本较大,及时不是应用全新机械,在原有的设备上改造,也需要加高的资金。这种情况使得较多农户经济方面无法承担,加上部分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分散,无法集成操作。推广绿色农机,农户无用武之地。地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不完善,使得农户对于新技术和设备接受程度较低。部分地区口头宣讲,无法调动农户对于绿色农机应用的积极性,使得绿色农机发展得不到相应的支持。绿色农机与传统农机相比,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建立种植基地,加强技术改进,确保收获产量稳定,并加强政策引导,才能更好地拓展绿色农机应用场景,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度[2]。
三、促进绿色农机发展的有效路径
农业机械绿色化发展,将会带领农业生产进入新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促进绿色农机发展,针对农机提出如下的发展建议,为乡村农业振兴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
(一)加大对绿色农机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绿色农机发展,还需要加大绿色农机在地区的推广应用。鼓励相关单位积极研发,扩大绿色农机应用范围。鼓励新型生产组织出现,通过推广技术,提高农民对绿色农机的认识,能够逐渐接受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黑龙江省将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农机上,打造北斗辅助驾驶设备。将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开沟、起垄等环节中,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能够基于绿色设备对行距位置、深翻深度准确控制,精度保持在2.5cm范围内,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同时,农业部门在该省积极推广分层精量施肥、种肥监测等先进的设备。直至今日当地实现免耕播种的设备高达5万台。在播种后的田间管理环节中,黑龙江省积极推广无人机设备,实现对作物的精准喷洒;收获选用定位系统搭载收割设备作业,提高收获效率。在绿色农机支撑下,黑龙江种植的农作物,损失率均低于国家标准。现阶段,该省市农机设备实现耕、种、管、收全面积覆盖,切实提高了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开辟了绿色农机应用通道,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二)政策上加强扶持
政策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出具绿色农机相关政策,为农户提供绿色农机购买政策,或是提供补贴,确保家家户户都能使用上绿色农机。作为黑龙江省作为东北玉米科技示范园区,在绿色农机支撑下,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基地,打造生态农业先行区。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着手解决农业生产“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短板。搭配5G技术实现智慧种植,各种数据信息通过电子屏幕监管,推进地区农业生产制造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农业为主攻方向,落实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将提高产量、时效备耕作为头等任务,助力农业丰产目标实现。
(三)建立绿色农机标准化体系
在绿色农机发展背景下,各地区农业生产应完善相关制度。根据地区生产力对生产模式作出调整,在政策支持下,完善经营制度,探索适合绿色生产方式的经营模式。探索适合地区绿色生产的农机、技术,实现弄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健全农业补贴和生态补偿制度,维护绿色生产方式。对此,黑龙江省于2019年开始,逐步探索智慧农场建设[3]。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管理和绿色农机作业模式,当地农业部门借鉴了多个农场的经验,探索农机作业精准管理新模式。先后探索开启了无人驾驶、物联网监管作业的生产模式,累积投资2.78亿元。先后对各类农机改造,约358台(套),实现综合播种,有效提高地区绿色农机应用质量和效果。
(四)为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
要知道部分地区的农民因为耕种面积分散,对于新技术和新农机的认识比较陌生。政府完善政策的同时,要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覆盖面积,确保综合机械化率提升。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建立机械化种植地基,确保技术成果农民看得见。通过技术指导和实践操作,增强农民对于绿色农机的认可,培养农民机械化生产的信心。发展绿色农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加大推广面积,使更多农民能够因此收益。
因此,黑龙江省农业作为农业大国的排头兵,在绿色农机发展背景下,积极推动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并以绿色农机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地方农机研发制造。建立农机应用先导区,创设绿色农机推广平台,为当地智能化农业跟踪提供支撑。现如今在当地农业农村厅积极部署下,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在全市范围形成覆盖,并深化为多个层级。实现精准管控,保障了农机精准作业,对作物生长过长监控。参与农机化作业的设备达到近11万台(套),探索了农业生长管理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当地农民种植带来更多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农业机械绿色化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机全产业链驱动下,农业机械与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进一步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管控。为农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针对节能降耗,研发智能农机。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降低农机生产能耗,形成一体化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果,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升级,为农机绿色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