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时间,再结合教学进度与作业等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保持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如果单纯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之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很容易出现计算兴趣丧失等问题。另外,一些教师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1]。
(二)适应能力不足
低段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不能很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产生压力较大等问题,加之受到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需要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学习。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这样也就造成学生因适应能力不足而出现计算能力难以提升等问题。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措施
(一)增强计算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认识任何事物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了解任何事物最快的方法,亦是应用任何事物进而顺利发展的最佳助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也是很多专业的基础知识,所以学好数学成为一种必然。然而要想把数学学好、学精,不仅需要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日复一日的训练,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兴趣,这才是主要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学生厌恶数学的学习,甚至在数学的学习中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那么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是很难学好的,最后的结果则是由于偏科过于严重,而失去更多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兴趣。只有提升小学数学计算兴趣,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进而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最终提高数学的成绩。那么如何增强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进行计算比赛、计算竞赛、计算游戏、听算、限时计算等有趣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孩子在乐趣中找到计算的兴趣,在兴趣中实现对计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应的计算题,在课堂上采取个人抢答、小组抢答等形式,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给于加分的奖励或者礼品奖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形式下,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从而增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精神
不好的计算习惯和不努力的学习态度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所以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首先就是通读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进行解答问题的时候,必须要通读题目,应该读两到三遍,这样才能掌握其中所有的数据,进而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其实在重复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脑海中进行着问题的分析以及解题步骤的思考。其次是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小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认真,所以计算就很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真度,这样进行计算的时候才不会跑神。而后就是仔细誊写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干净整洁的解题过程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小学生在解题计算的时候,尽量不去乱抹乱改,解题要有正确的格式[2],不能这写一块,那写一块,应该保持其美观性。最后就是校对的习惯,所谓的校对就是进行验算的一个过程,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计算一遍有个结果就行了,很少有进行验算,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其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
在计算能力培养中,口算属于比较重要的模块之一,同时也是训练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学生口算速度与准确性对学生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做好口算强化训练入手,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以直观演示、操作展示等为主,将学生带入口算练习中。如在讲述“10以内加减法”知识时,因学生在前期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培养学生计算熟练度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加减法习题,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从估算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借助四舍五入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保持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
(四)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
任何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可以有效验证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很好地利用它和掌握它。同样,数学中的任何计算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同时,既加深了印象,也获得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诚然,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学习,不仅不能快速地理解和应用,还会影响孩子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而如果将一些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历来运用相应的数学计算,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计算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3]。
例如,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家人出去旅游的广告。李阿姨家打算“十一”黄金周去某地旅游,有两家旅行社可以供选择,两家旅行社原价均为每人600元,但优惠方案不同。甲旅行社5人及以上,每人便宜100元;而乙旅行社学生享受半价优惠。李阿姨全家有4个大人和1个学生,此次旅游选择哪家旅行社更省钱?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确认。这就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让孩子根据日常的计算规则和计算要求进行计算,看谁计算得最快,由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小学生锻炼计算能力,从而实现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结论:总的来说,数学计算能力是一点一点提高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认真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其计算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讲解基本的教材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规则,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7):55-56.
[2]梅芳.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04):88-89.
[3]胡绮.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