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美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乎幼儿审美情感的培育,更是激发其创造力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幼儿园美育的实施往往忽视了幼儿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使得美育活动显得空洞而缺乏根基。为此,我们亟需一种能够紧密连接幼儿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美育新模式——生态式美育。本文旨在通过系统阐述生态式美育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为幼儿园美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以期促进幼儿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美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缺乏对生活的真切认知
目前,不少美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绘画技巧与作品呈现的传授,却忽视了引导幼儿深入感知与体验生活世界的重要性。这种偏颇的教学方式导致幼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上,难以将自身生活感悟与情感色彩融入作品中。因此,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往往显得机械、呆板,缺乏应有的灵动性与生命力。
(二)美育与生活相脱节
许多幼儿园在美育课程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脱离生活实际的美育教学模式,让幼儿难以真切感受到艺术学习的乐趣与实用价值,更难以将所学的美术技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长此以往,美育与生活相割裂的状态将对幼儿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构成严重阻碍,甚至可能扼杀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全面素养,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实施,对于幼儿全面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单纯的知识技能积累已无法满足个人长期发展的需求,综合素养特别是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生态式美育通过引导幼儿深入自然环境、真切体验生活,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知美的存在,激发创造美的欲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提升其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更能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以及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响应教育改革号召,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美育模式已显现出诸多不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问题,生态式美育作为一种前沿且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其强调美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以及幼儿在美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亲身体验。实施生态式美育课程,意味着对传统美育模式的突破与超越,更代表着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通过这一课程的实施,幼儿园能够构建出更加贴近幼儿实际、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有助于满足社会和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更能推动幼儿园教育整体向着更加科学、先进的方向发展。
三、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实施路径
(一)创设丰富的自然美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教育的“隐形课程”,在生态式美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有效实施生态式美育课程,必须首先着手为幼儿构建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自然美育环境,不仅是在幼儿园内部设立几个自然角或植物区那么简单,而是要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每一个角落。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一片小型的“生态园”,其中种植各种季节性的花卉和蔬菜,饲养一些小型动物如金鱼、兔子等,这样,幼儿们就能在日常活动中亲身观察和体验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生态园的布局和设计也要注重美感和教育性,比如通过设置信息牌、观察记录本等方式,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究自然。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也是关键,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前往附近的公园、植物园或农田进行户外探究活动。在这些广阔的自然空间里,幼儿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风、雨等自然元素的变化,深刻理解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二)引导幼儿感知自然的美
生态式美育课程中,引导幼儿深入感知自然之美是一项核心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对自然外在特征的观察,更要引导他们去探索和感受自然的内在美。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春天到来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寻找春天的足迹”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外寻找春天的迹象,如发芽的树枝、初绽的花朵等,并引导他们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这样,幼儿不仅能观察到春天的外在变化,还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再比如,在秋天落叶纷飞的时候,可以开展“秋叶舞会”的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收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落叶,之后一起动手制作秋叶拼贴画或秋叶头饰等,通过这些创意手工活动,幼儿不仅能欣赏到秋叶的绚丽多彩,还能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自然材料带来的独特美感和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科普性质的活动来增强幼儿对自然内在美的理解,通过讲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生态平衡等知识,让幼儿明白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珍惜以及尊重自然。或者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星空、感受四季更替等活动,让他们领略到自然的广阔与深邃,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三)将自然美育融入日常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中,日常活动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将自然美育融入日常活动之中,是实现生态式美育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例如,在晨间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如观察早晨的阳光如何照射在叶片上,露珠如何点缀在花草之间,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在午间散步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遍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发现并欣赏不同植物的生长姿态和花朵的绚烂色彩。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联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精心投放各种自然材料和工具,如树枝、树叶、花瓣、石头等,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可以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案,用树枝搭建起小巧的建筑,或者用花瓣装饰自己的作品。
(四)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幼儿对自然美的理解和体验,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主题活动可以围绕特定的自然元素或季节变化展开,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全方位地感受自然之美。
例如,在春天到来之际,可开展以“春天的韵律”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用画笔捕捉春天的色彩和生机;还可邀请专业人士为幼儿讲解春天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情况,增加他们对春天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舞蹈、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在秋天落叶纷飞的时候,则可开展以“秋叶的狂欢”为主题的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收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秋叶,利用这些秋叶进行创意手工活动,如制作秋叶拼贴画、秋叶头饰等,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秋叶主题的诗歌朗诵或故事讲述,让他们在语言中感受秋天的韵味和意境。除季节性的主题活动外,还可结合节日或特殊日子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组织幼儿进行植树活动,让他们亲手种下一棵树苗,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中秋节时,则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尝试用绘画或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受与想象。
(五)家园共育促进生态式美育实施
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塑造幼儿性格、习惯与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推进生态式美育课程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与家长紧密合作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美育发展添砖加瓦。
教师首先需要向家长普及生态式美育的核心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线上交流平台等途径,向家长传递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幼儿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培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支持他们自由表达和创作,让家庭成为幼儿美育实践的另一个重要舞台。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各类美育活动中,如亲子户外写生、家庭废旧物品创意改造等,这些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家长亲身体验到美育的乐趣与价值,更加理解以及支持幼儿园美育工作。
结束语:
通过深入实践,确信“生态式美育”课程理念对幼儿园美育具有显著的改进作用,能有效提升美育成果,可以实施一系列策略,打造富含自然元素的美育环境,指引幼儿深入感知自然之美,将自然美育渗透于日常活动,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并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沉浸于美的世界,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进而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并深厚其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唐松梅,史文婷.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 000(001):P.54-57.
[2]陆伟红. 借自然生态促幼儿美术创作——生活即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教育[J]. 好家长, 2020(4):0001-0001.
[3]刘杰.幼儿园环境创设探究——以生态美育理论为基础[J].幼儿教育科学, 2021, 3(0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