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构建

张敬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 841000

摘要: 小学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生活化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情境中。本文主要就基于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促进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教学措施;美术素养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坚持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美术,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创造火花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轻松氛围,并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1]。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坚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让学生在生活化环境中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品创作,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这份乐趣,如同火种,点燃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作,享受美术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美术创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并在生活中将美表现出来。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到自然中去发现美,并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表现美。同时,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学生们得以将个人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美术知识来创造新的作品。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传统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学理念的传统与落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采取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知识灌输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美术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将停留在外在的技术层面,而无法深入到艺术的精神内核。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美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学生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课堂却面临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创意思维的激发[2]。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也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美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然而,许多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能只是简单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挖掘和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脱离实际,难以产生共鸣,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生活化视域下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构建措施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一种关键而有效的策略。这种策略通过将学生置于富有艺术氛围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以及培养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3]。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例如,在讲授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写意蔬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蔬果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蔬果,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蔬果的热爱和兴趣。在创作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写意的方式描绘自己喜欢的蔬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将蔬果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必过分拘泥于实物的具体形象。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引导观察生活,从中挖掘美术元素

美术,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生活感悟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立足于生活化的教学视角,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积极引导小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中发现和挖掘美术元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元宵节里挂彩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讲述挂彩灯的由来和意义。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和描绘彩灯的形状、色彩和图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生活气息,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彩灯。学生可以通过剪贴、绘画等手法,将自己的创意融入作品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还能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利用生活素材,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性,对孩子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课程,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反映,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美术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生活化的视角出发,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通过生活素材的运用,加强体验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提高各项能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八课“鸟语花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观察和描绘身边的动植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眼观察鸟类和花卉的形态、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将这些观察和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四)引入多元文化,拓宽学生视野

在构建生活化品质小学美术课堂的过程中,生活体验和实践的强调固然重要,但引入多元文化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策略。美术,作为一种跨越国界、文化的艺术形式,囊括了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因此,将多元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养[4]。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国画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绘画的技法、题材以及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样,在介绍西方现代艺术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印象派、立体派等流派的代表作品,如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艺术的多样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

故事化教学:将每个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与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艺术家生平相结合,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讲述《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的神秘故事,或是介绍非洲面具制作的传统仪式和象征意义。

互动创作:鼓励学生尝试模仿或创新不同文化风格的艺术作品。可以设置主题创作任务,如“世界风情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或地区,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形式表现该文化的特色。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的文化艺术场景。比如,播放一段关于印度传统绘画“曼陀罗”制作的纪录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的艺术氛围中。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

邀请文化嘉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手工艺人或文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他们可以直接向学生传授技艺、分享经验,让学生与真正的文化使者面对面交流,感受文化的真实与魅力。

跨文化项目合作: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跨文化的美术项目。比如,两校学生共同创作一幅反映两校文化交融的画作,通过线上交流讨论、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作品并展示。这样的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文化节日庆祝:利用学校或社区的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将美术课堂与节日主题相结合。比如,在春节期间教学生制作剪纸窗花、画年画;如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课程,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一种审美情感的激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加强他们的感受力。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化的视域,从实践活动、生活素材、引导观察等方面出发,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极大兴趣,并在动力的驱使下主动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孙雅婧.小学美术教育中生活化资源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163-166.

[2]王轶凡.生活化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3,16(1):81-83.

[3]吴家红.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2,(10):59~60.

[4]王丹.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6):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