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与布置方法探究

周蕊

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511400

摘要: “双减”政策以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调整作业的质与量,已然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本文试图从历史作业类型的创新设计与布置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历史作业类型 创新设计 布置方法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减”背景下对历史作业形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内容既要起到巩固新知、提升能力的作用,也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在历史作业创新设计方面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化,方法指导上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上坚持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实现传统作业与创新作业优势互补。下面来谈谈有关几种初中历史作业形式的创新设计与布置方法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历史书籍阅读类

史书阅读、编写读后感类作业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重要方式。寒暑假是历史课外阅读的好时期,教师精选与学期学习内容大背景相关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在方法上指导学生按时间、国别、主题等对书中内容进行归类,引述材料,提炼观点,写出基本的读书体会。下面以七、八年级假期推荐读物《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和《大国崛起》(唐晋 著)为例进行史书阅读类作业设计方法介绍:

           书名:《大国崛起》           作者:唐晋       阅读时长:

国别

兴衰历程简介

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

启示






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阅读时长:

朝代

重要制度

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

启示





这样的表格设计使阅读作业有了明确的任务指引和方法指导,学生能对指定书目进行泛读和精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按要求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提炼书中的基本观点,寒暑假所布置的读书内容尽量照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同学,对于读书有困难或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降低要求,并推荐相关纪录片做补充,激发兴趣、丰富见闻,增长知识。

二、史料搜集、语言输出类

史料的搜集、辨别、归纳整理,史学观点的思辨和内化,以及口头输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难点,故在教学中设置如“百家讲坛”类的作业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从获取知识到加工输出的能力。布置的原则和方法也比较灵活,作业内容主要是与所学知识相关,所讲内容涉及历史人物、事件、观点、或是一本书,作业反馈时间可以是历史课前、课中、班会课、活动课等。在方法指导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史料的搜集、辨别方法、制作PPT的基本方法、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等。例如八年级上册讲到《辛亥革命》时,核心人物是孙中山,布置历史人物介绍作业设计如下:

(一) 作业名称:孙中山人物介绍

(二) 作业要求:制作PPT,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史料,用流畅的语言和恰当的肢体动作将人物故事进行讲述。

(三) 作业目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简介。

2.与课本中所学习的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讨袁行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进一步领悟孙中山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爱国志向。

 (四)作业展示:单元复习课前,15分钟以内。

(五)作业反馈:演讲结束后,现场由学生自评、同学和老师点评。

通过课内学习—课外史料搜集——整理归纳——理解输出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史料搜集的途径和方法,制作PPT技术、口头表达技巧,学生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出来,知识输出类的作业创新设计非常锻炼学生们的学科能力,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历史手抄报、漫画类

历史手抄报和历史漫画都是通过图画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达观点的一种独特方式,比起其它作业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历史手抄报的作业布置宜结合节日、重要历史活动纪念日等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展现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为依托,既要有文化宣传的作用也要凸显画面美感,图文比例、颜色搭配适当,是历史文化与色彩图案的有效结合;布置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便于有美术特长和文字功底的孩子共同协作;作业的反馈以奖项设置和公开展览为主要形式,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凸显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历史漫画类的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思考角度,要求以漫画为载体呈现相关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要有鲜明的时代性,用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手法,来阐释历史观点,确保导向性。漫画具有生动形象、幽默的特征,深受学生喜爱,但是从作业反馈上,看很多同学对于历史事件的本质把握还不够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有创意的时候马上用笔画下来,多积累素材,多练习,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历史漫画的创作灵感和对历史核心观点灵活掌握的能力。

四、学生自命题类

学生自己尝试命题有利于学生在把握考点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并通过参考已有题目进行自命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中段考和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布置,对于学生复习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自命题作业的布置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需教师提供阶段考的考察范围、课标考点及命题要求,命题形式不必拘泥于考试题型,以填空、选择为主,主要推动学生对课本线索的把握和基本知识的巩固,可以原创或改编已有题目,阅读材料题对于中学生来讲原创的难度较大,可以精选已有题目;学生手中要求每人有一份课标考点、课本及相关参考资料。

在实施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状态,有的同学在开始时就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放弃,或者虎头蛇尾,对于以上情况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完成作业。

在评价阶段,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式:第一,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的题目,由出题者给出参考答案并打分,互做互评。有利于调动全员积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第二,由老师找出几份高质量的试题作为全体同学的测试卷,或者挑选一些高质量的题目(每题注明出题人)组合成一套测试卷,这样的优点是能够选出质量高的题目,但是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第三,由教师对全体同学的试卷做等级评价,有条件的可以面批指导,利于同学们有针对性性的改进。

学生对于自命题类作业有一定的新奇感,完成之后会有成就感,变被动做作业为主动做作业。通过命题,学生可以将课本的目录、标题、文字及配图,认真仔细的阅读并研究,学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也推动了知识内化的过程。

五、历史遗迹研学类

历史遗迹研学在历史学习中有着课内学习无法代替的功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陶冶情操、加深感悟,凝升家国情怀。历史遗迹研学作业需围绕教学目标,由师生共同确定研学主题、查找地址。将全班同学划分成研学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包括规划研学路线、查找攻略和相关介绍资料、记录、拍照等,最终填写研学反馈表,将参观学习的收获整理后做课内分享。下面是八年级上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课的研学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实施策略

参观考察黄埔军校,通过走访、调查,搜集与黄埔军校相关的材料等,整理信息,形成调查报告,汇报并交流                                                                  

作业目标

掌握学习历史遗迹研学的基本方法,感悟黄埔精神,塑造品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作业情境

参观路线,军校文化解读,自身感悟

作业成果展示

小组汇报交流

作业评价标准

成果的全面性,合理性,体验感

案例展示:

 小组         “走进黄埔军校   穿越革命年代

小组成员:

参观时间:

地点:

创办时间:


建筑风格


发展历程


学校文化


中共党员任职情况


参观感悟


设计意图:实地参观历史遗迹可以作为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路径,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把学习体导入特定情境之 用大脑思考等,从而产生更生动,更的感确定的感知和体悟,进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1]。让“作业”融入生活,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变,才能真正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建构历史学习体系,实现历史教育终极目标[2]。通过实地研学作业的完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锻炼了他们思考、实践和表达的能力,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历史与现实,在实践中“温故知新”,拓宽视野,培养家国情怀。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历史学科作业设计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才能随之转变,当“作业”不再是单纯的写和背,而是主动的、有乐趣、有成就感、有体验感的时候,学科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就可以水到渠成,内化而成。

【参考文献】:

[1]熊梅.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J].亚太教育,2016(21):28—29.

[2]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 2021(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