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定位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上。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值得我们各位地理老师深入反思。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反思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弊端
以往师生的关系是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力。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基本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然而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的今天,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公正、友爱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在“人灌”、“机灌”的基础上,老师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励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激励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人为本”的框架下,更加自觉的去探索,更加自信的去完善,以此来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反思课堂教学中“度”的把握
按照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并深入透彻,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知识点。对于“了解”的内容,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些概要信息,其他的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行决定是否了解。坚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型。秉持面向所有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摆脱对高考的过分依赖,使学生能够学到对未来生产和生活都必不可少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对于新教材中删除的专业理论内容,教师只需简明扼要地解释现象,不必深入探究,比如“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降低对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的重视程度。新教材的各单元编排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生活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作为起点,突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并强调了新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如果教学中只注重传授感性知识而轻视理性知识,就会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难以有效地形成,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在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现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方案有较大出入,课后仔细分析一下,是因为我们在编制教学方案中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实践反思,从而很难让教学过程真正应用到现实中。所以,教师要主动反思教学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契合性,不断探索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并主动完善,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切实推动学生们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反思学生学法的指导
人常说:教无定法,贵得其法。所以,在教学中,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如:
学当主持人----通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地理新闻或地理知识,在地理课上轮流主持1-2分钟的“听我说”节目,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演讲能力,激发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角色扮演----地理教学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教师只负责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如:学生扮演“环保局长”回答“记者”的问题,展示出环保方面的应对策略。把学生变成领导者,参与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通过以人性化的方式激发地域感,增强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加深亲身感受等等。
开放式教学---- 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植被”可让学生观察校内植被的种类和四季变化;学习天体知识,可领学生去天文馆,指导他们观察;可去野外考察土壤剖面等。
“图文转换”引导教学----地理教学和学习都离不开地图,如何进行图文转换?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图像的引导,并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它重视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但在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校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抓住重点,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地理原理和地理事象,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记忆要点。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细心看图,不去认真思考、归纳、总结,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填图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由此我觉得: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
四、教学活动的实施,反思学生技能的培养
新课标告诉我们:地理教学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各种校外资源来提升我们的地理课堂效果。只有将地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更加热情地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支持与安全提醒。改变学生机械地模仿和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五、教学评价的制定,反思学生身心的发展
以往的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而新课程旨在通过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促使他们在未来获得成功,并通过有效评估激发他们的潜能,来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标。旨在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因而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我们不但要为学生努力创建一个公正、公开、友好的评估环境,而且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表现,避免过于片面的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推迟评估,进一步利用评估来推动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共同促进。从而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受益,让我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