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师要在注重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地理实践,锻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验属于直观表达、模拟,有利于学生深化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更高的挑战,教师需要对实验设计、准备、实施以及总结等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出地理实验的功效、价值,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更上一层楼。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的路径
(一)挖掘素材,做好铺垫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设计环节进行素材的挖掘和开发,与学生学习特点、兴趣喜好等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素材,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学习模块,为接下来的教学以及实验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实验素材应当与实际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且与学生兴趣相契合,保证实验活动稳步开展,切实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助推其地理核心素养良好发展[1]。例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流程的设计,打造有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课堂一开始,教师通过把握学生兴趣特点,令学生保持饱满的情绪,为正式学习做足准备。考虑到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极强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将信息化设备利用起来,展示了黄土高原相关的图片、视频。果不其然,学生纷纷被吸引,视线都集中到了大屏幕上。此时,教师把握契机,顺势引入:“因为地质原因,黄土高原林木生长交叉,树木弯曲,叶子稀疏、树根松动,所以当地的树木也有一个别称——‘小老头树’,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显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高效实验教学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二)搭建平台,自主操作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在过去,一些教师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依旧是沿用陈旧的方式、方法授课,教师在讲台前卖力地输出,学生在座位上机械学习。显然,这与新课标理念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2]。新时期下,教师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即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实验,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素质得以培养。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实验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专门的地理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去现实环境中展开地理实验。例如:在讲解“世界的地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涉及到“等高线”相关知识,在授课时,教师就设计了“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制作山体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山体不同部位轮廓特征的认识,学会阅读、使用地形图,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3]。当然,为了实验活动的稳步开展,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工具,包括超轻黏土、白纸、小刀、水笔、刻度尺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不同农耕的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各个小组内部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地理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体验感,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直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信心得以强化,地理综合思维、实践力等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三)走出课堂,展开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广大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课时有限、学生学业压力大、硬件条件有限等,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要想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良好发展,仅凭理论说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应当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模拟实验,自主归纳、总结,在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助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良好发展[4]。例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旨在让学生对天气多变性有一定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对天气预报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分析天气预报,锻炼地理思维能力,明确地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加顺利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去户外展开地理实验,引导学生调查、观测,关注天气情况,在测量气温的过程中实现对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百叶箱(可以自己制作简易的百叶箱),在四面划出五条宽度相同的缝隙,将温度计悬挂其中。接着,将百叶箱放在草坪上,顶部放置防雨板,测量气温。在这个过程中,要灵敏、迅速,并重复操作,尽可能地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以温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绘制气温曲线图。这样,就能够分析一天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计算出平均气温。与传统的说教、灌输相比,上述课外实践显然更加新鲜、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踊跃参与中深化地理知识理解,强化地理实践力,更好地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期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心中有数,认识到学生在地理实验中是主体,自己则是引导者、辅助者和合作者。在地理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地理实验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准备好地理实验中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并对地理实验的环节、时间进行预估,将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在地理实验中,教师要适当、适时地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切忌“喧宾夺主”,代替学生学习[5]。教师关注学生的动向,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保证地理实验的稳步开展。完成地理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反思,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如地理要素的关联、人地关系等。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知识、技能,地理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二)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得出结论[6]。在此期间,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地理现象。而且,学生也能够形成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要多挖掘实验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为日后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中的引路人,要迎合时代趋势,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方法,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挖掘素材,做好铺垫;搭建平台,自主操作;走出课堂,展开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有序推进地理实验教学,提高地理整体教学成效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婕.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漫谈[J]. 中外交流,2021,28(2):785-786.
[2]赖惠贞. 地理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J]. 中外交流,2021,28(7):1191.
[3]彭俊芳,袁书琪. 基于核心素养新视角的初中地理新课程研究[J]. 地理教学,2023(13):14-17,22.
[4]李文胜,朱丽明. 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 ——以"北极地区"为例[J]. 地理教学,2022(8):37-39.
[5]刘少云. 立足核心素养,探寻初中地理教学之道[J]. 中学课程资源,2022,18(7):66-68,35.
[6]马丽娜.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探讨[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