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彬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江苏泰州 2145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问题主要包括课堂主体模糊、忽视个体差异、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操作匮乏以及理论脱离实际。对策方面提出了建构生本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重视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等五个方面的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在改革的大潮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在新课改的框架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主体模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高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课堂主体模糊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缺乏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这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学生在课堂中缺乏有效参与感。传统的一方面讲、一方面听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深度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机会,使得课堂主体模糊,学生角色难以凸显。

(二)忽视个体差异

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但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资源、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倾向较为明显,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困扰。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个体差异的存在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传统的板书讲解和学生课堂听讲的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得课堂缺乏足够的活跃度。学生对于单一教学模式的乏味感和缺乏兴趣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成效。

(四)实验操作匮乏

由于设备条件、实验材料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操作比较匮乏。这一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刻理解物理原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但由于实验条件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全面理解[2]。

(五)理论脱离实际

在一些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离的问题较为明显。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的有机联系,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使他们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降低了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新课改下解决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建构生本课堂,突出学生课堂主体

在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主体模糊的问题时,教师可通过建构生本课堂的方式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启发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提问。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引导式提问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与传统的被动接收知识相比,能够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考,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开门关窗、使用斜面滑梯等。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测量、观察等手段分析物理现象背后的力的作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力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辅助

为解决忽视个体差异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学科兴趣[3]。首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学科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科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班级整体的学科水平,更能够为个体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基于不同学生的学科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难度适宜的习题以及个性化的辅导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学习层次上有所收获。

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兴趣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兴趣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个体偏好,包括喜好的领域、实验内容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例、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使学科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学科热情。

例如,在学习“电路及其应用”时,通过定期进行学科水平测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的个体差异。针对设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实践机会和个性化的辅导,通过引导他们逐步完成简单电路设计,提高其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应对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图文、动画等形式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科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符合当代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的接受习惯。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展示,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向学生解释抽象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来,引入虚拟实验和模拟实践也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实验操作,模拟真实实验过程。这不仅解决了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导致的实验操作匮乏的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入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能守恒的模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能量转化过程,使抽象的理论更具实际感和可视性。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解决实验操作匮乏的问题,学校应当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并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具体来讲,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实验仪器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可以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更新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实验活动。同时,良好的实验环境也包括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实验场地的整洁、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实验学习场所。

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其未来的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组织实验报告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不仅能够检验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表达能力。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清晰陈述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半径、角速度等参数,让学生自行发现圆周运动的规律。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建构生本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重视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韩波.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 (08): 127-128.

[2]徐改宏.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有效对策 [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 (16): 68-70.

[3]李远祥. 刍议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 (07): 15.

[4]来斌.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新课程, 2022, (29):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