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优质均衡理念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学科精准帮扶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机制、丰富教学方式等策略手段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以及对整个群体整体水平提升的引导与帮助,最终形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
一、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意义
(一)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然而,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地分配并不均衡。在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使得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处于劣势。因此,通过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可有效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二)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普遍较低。通过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可引入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从而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有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指影响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核心要素。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生态环境普遍较差。在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下,可引入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先进的硬件设施、丰富的软件资源、广阔的信息渠道等,从而优化农村地区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理念落后等原因,学生的综合素质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理念的出现与实施,为优化农村地区学科教育质量提供了契机,通过引入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各种艺术课程、科技课程、文化课程等,丰富农村学生的课程设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五)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的有效助力下,可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随着农村教育的质量的提高,也会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
总之,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还有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教育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二、优质均衡下城乡小学学科教学精准帮扶的实践策略
(一)用心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文本
城乡小学学科教学精准帮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优质均衡理念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应用新型教育理念,借助精准帮扶的策略,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精准帮扶的关键在于用心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文本。教材是教学的基石,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教师能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拓宽农村小学的教学范围。可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课程资源、教学资料、教学视频等,帮助师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另外,要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深入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相结合,形成“双循环”模式,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送教课教学内容设计也是学科教学精准帮扶的基础工作之一。送教内容不仅包括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课程内容多而分散,涉及多个章节或几个课时。因此,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为后续课堂实施做好铺垫。把握农村地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习惯,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做到保底教学,控制好教与学的节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一课中,该课程主要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其中包含下列重要的知识点:一是相同数位对齐、二是从低位算起、三是借一当十。这些知识点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却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将这一知识点作为本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来突破。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理解和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细节,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讲解例题时,采用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口算、笔算、心算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加与减的方法。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同时,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相对薄弱的方面(如教材整合、教学方法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给农村学校使用,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融合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技术的融合中,城乡小学要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3]。比如”智慧课堂“模式可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翻转课堂“模式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微课+项目教学法“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由于考虑到农村地区小学资源有限,信息技术手段也不普及,因此,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构建适合于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环境,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线教育平台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城乡小学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城市优秀教师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农村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应用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合理规划课程结构。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合适的课程内容及课时比例,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上,应注重基础概念和基本思想的渗透,同时,有针对性地融入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其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授课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加以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起相互探讨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三,关注个体差异。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另外,农村学生普遍缺少生活体验,无法获得真实而又生动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乡土素材,创设出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数学之美。最后的课堂总结中,应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小数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小数的读写和计算规则。总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它为农村地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进教与学得互动。
(三)结合学校听课制,听取“结对帮扶”教学意见
学校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结对帮扶的方式。选择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结对,或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结对,甚至可以跨学科进行结对,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每对结对帮扶的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4]。目标以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为主。任务应包括定期互访课堂观摩、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等。为了更好地实施"结对帮扶"教学意见,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教师可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对帮扶,提高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交流分享会,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评价每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是否达到预定的标准。“结对帮扶”教学模式能激发教师自主钻研教材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数》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展示了一些关于分数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分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关系。实践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认读分数,并进行口头练习。并在此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性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制作分数主题的数学手抄报。当教师结束这一课程后,可邀请听课教师点评,总结该课时的得失与不足,从而反思整堂课,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针对听课教师提出的意见,数学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四)进行过程性记录,实现学科融合发展
在城乡小学学科教学精准帮扶中,过程性记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过程性记录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最后,过程性记录可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过程性记录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其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记录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其三,学科融合发展,记录学科融合发展的情况,如语数英的交叉应用等。其四,教学反思和总结,记录教学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效果。其五,学生的评价,记录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教师要定期进行过程性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同时,教师应注意收集和整理信息,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融入跨学科理念,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探索新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质均衡下城乡小学学科教学精准帮扶必须建立于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明确具体目标。还要注重多元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更要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此外,还应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星, 刘佳.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实矛盾及其破解[J]. 教学与管理, 2021, (25): 13-15.
[2]林轶胤, 姜宣书. 定点帮扶振兴乡村音乐教育——以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郭铺小学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 艺术评鉴, 2021, (11): 18-21.
[3]杨诗雨. 大歹孩子笑得欢——贵阳南明小学“组团式”帮扶从江大歹小学纪实[J]. 当代贵州, 2021, (01): 44-45.
[4]陈丹. 城乡学校合作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7所城乡合作型一体化管理学校的数据[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3 (03): 33-40.
[5]李倩.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市“领雁工程”A示范学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 (03): 19-20.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自筹经费重点课题(C类)《优质均衡下城乡学科教学精准帮扶的实践研究 --以平桂区为例》(课题立项编号KTLXCO8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