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

汤建华

靖江外国语学校 江苏泰州 214500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使用“板块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度分析。通过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结论,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指导教育行业工作者更好地应用“板块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板块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意事项;应对措施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板块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具备实践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究“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教育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和活动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和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即“板块”)的教学策略。这种模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旨在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2. 特点

结构化:教学内容被精心设计成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承载着特定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层次性:教学活动按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互动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板块的内容和顺序,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 促进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的抽象概念分解为具体的教学板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实践道德规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2. 提升法治意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板块活动,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法律环境中体验法律的运作,增强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

3. 优化教学效果:板块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板块式”教学模式的技术要求

在设计教学板块时,教师需精确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确保每个板块都能够有效地传递课程理念,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分析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特殊性

1. 目标定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强调价值观的塑造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一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社会规范等多个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

(二)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

1. 认知发展:初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需要逐步深入。

2. 心理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和行为冲动。

(三)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1. 方法多样性:鉴于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既要有讲解、讨论等传统方法,也要融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活动。

2. 方法的引导性: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治观念,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

(四)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1. 评价内容: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道德行为、法治实践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2. 评价方式: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

(五)教学资源的整合性

1. 资源整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法律专业人士的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2. 资源创新: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资源,如开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软件、游戏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 注意事项一:课程内容梳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板块式”教学模式时,首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梳理,确保教学板块的设置与课程目标相契合。这一过程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每个板块的核心知识点和教学重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创新点在于,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通过设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注意事项二:学生参与度管理

学生参与度是“板块式”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挥其潜力。创新点在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讨论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交流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持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时反馈系统,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 注意事项三: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

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于“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应建立一个全面、公正、及时的评估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创新点在于,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教师应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自我改进。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学的持续优化。

四、 应对措施

(一) 应对措施一: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为了有效实施“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社区资源以及跨学科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法治的力量。此外,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如历史事件、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与法治案例,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增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二) 应对措施二:师生互动优化

优化师生互动是提高“板块式”教学模式效果的关键。教师应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讨论和分享。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适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问答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动环境,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三) 应对措施三: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

课堂实践和案例分析是“板块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结论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确保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板块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策略相结合,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和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樊艳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J].智力,2023,(35):124127.

[2]谢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3,(33):3234.

[3]杨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3,(32):116118.

[4]魏建华.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N].科学导报,20230829(B02).

 

本文系泰州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板块式教学模式研究”(zghyb202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