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利用网络化条件整合教育资源育已经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博物馆则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将网络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途径,正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目前对博物馆资源的相关研究多是由博物馆工作者或科研工作者进行,侧重于博物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大众教育功能的开发。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探究博物馆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开拓新思路,为历史教学探索新途径。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做足研学准备
“网络空间的出现,使人类的时空概念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人及其所生存的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各博物馆都纷纷开发网络空间,各种数字展示跨越了地理界限,而网络的普及则让广大师生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博物馆的资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倡导要开发和利用多种历史课程资源。网络博物馆作为文物典藏和陈列的场所,所呈现的都是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物件,这些藏品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文化等价值,作为课程资源,网络博物馆具有直观性、广博性和实证性等优势,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交互式课堂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课下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
博物馆一般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得文化机构,以实物的论证组织教育工作及探讨学问,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厘清依据和标准更有利于整合、开发和应用网络博物馆资源。我们依据课标,结合教学需要整合博物馆资源,除了按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如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按照网络博物馆的资源分类,如艺术类、场景类、实物类;按照展示的内容分为综合性网络主题纪念馆、专业性网络主题纪念展览馆和纪念性博物馆资源等。
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检索,深入认识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比如:进入网络故宫博物馆,云上研学乾清宫,了解军机处的供“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的加强;云上研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感受2000多年前秦朝的雄厚实力,更能体会古人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再如:网络纪念馆常常与一些重要主题和重要人物相契合,在网络纪念馆中可以充分提取精华,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所用。比如,借助网络博物馆资料再现杨靖宇的英雄形象,浏览图文、视频资料,从而使课堂呈现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于博物馆资源,重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它是实现创新教育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5]我们可以灵借助网络博物馆中的图文、声像等创设教学情境,使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1.基于核心素养,整合多元拓展性资源
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缩短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历史事物与特定时空联系的“时空观念”素养。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史料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从中寻找有效信息以拓展问题视野,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引导学生以文物史料为依据,在历史理解基础上,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认知,有助于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能将见证历史发展过程的馆藏文物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来分析文物呈现出来的信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讲好文物故事,弘扬历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基于教学流程,整合网络博物馆资源
历史教学已经不是照本宣科的时代,学生的理解力也在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教师将学术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打破原有教学结构,网络博物馆作为知识迁移的媒介,可以生成许多具体的问题,老师需要深度挖掘博物馆资源,需要关联教材知识点的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重构网络博物馆资源和中学历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让网络博物馆资源发挥有效价值,这既是对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倡导的积极响应,也是符合当前课程改方向的实际探索,同时也是落实课程研发、共筑教学高地的价值追求。
课前环节,可以将导学案和网络博物馆的资源相结合,开发利用好点状信息性资源,作为教材补充性资源。导入环节,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资源,增强学生的历史画面感。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利用互助交流的线型迁移性资源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在网络博物馆的实践力上获得提高。讲授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将网络博物馆中的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形成便于学生吸收内化的立体逻辑性资源,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者的最佳学习路径,打造适合网络博物馆资源和课堂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后作业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科学研究性资源,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等。
三、活化博物馆资源,变革学习方式
简单重复的操作只能形成“肌肉记忆”,造就简单的“操作工”, 无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建设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引领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特别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丰富化、资源化、互动化、数据化的网络博物馆资源能够更有力地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博物馆教学的另一项特殊优势是博物馆资源包含的内容往往都是涵盖多学科,具有综合性的,这正弥补了学校教育中难以体现的“跨学科学习”教学。因此,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创新作业,整合网络博物馆资源,融入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加强校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和“网络博物馆进校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指导学生撰写国宝解说词,“为国宝发声”,做国宝守护者;开发“博物馆奇妙游”导览手册,做博物馆小导游;开设“国宝很有戏”历史小剧场,创编、表演历史剧等。结合网络博物馆资源研究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指导学生完成“博闻广识”“红动中国少年行”等校本化创新作业。
将网络博物馆资源的应用延伸到课外,包括开发基于网络博物馆资源的创新作业、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如:网上纪念馆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生动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每一位来访者都是一次精神的启迪,具有很好的思想教育功能。我们可以在清明节、烈士日等时间节点设计“网上祭英烈”活动,结合所学内容,推荐网络纪念馆,让学史通过浏览网络纪念馆进一步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贡献,再开展网上献花、祭扫活动,布置撰写追忆文章等等拓展性作业。在完成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网络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少年开展学习的“第二课堂”、青少年进一步成长的“能源库”。
通过参观博物馆,观众可以接受历史教育、审美教育、社会教育和环境教育等,网络博物馆更是打破时空界限,扩展了博物馆的育人功能,通过整合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资源,能够打造沉浸体验,拓展历史教学新维度。我们应当借助网络博物馆这个载体,发挥网络育人优势,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促使网络博物馆资源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建设学习本位的新型课堂,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着眼未来,赋能师生的终身发展。
【注】本文系2022 年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网络博物馆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
融合的路径研究 》(批准号 145202211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勇.利用网络博物馆资源充实初中历史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0):23-24.
[1]王玉文. 网络博物馆叙事与网民集体记忆的书写[D].深圳大学,2022.
[1]高雪峰.网络博物馆教育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9(01):154-155.
[1]史敏敏.以学科思维之“道”,驭网络应用之“术”——对《网络博物馆》一课的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Z3):44-46.
[1]阎盛国.网络博物馆与网络纪念馆——素质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