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其优劣之处,并且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情感。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性[1]。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生动有趣、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的兴趣[2]。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通过黑板、粉笔和书本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使得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水墨画”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着意境的水墨画,这使得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惊喜[4]。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相关作品,然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当学生们观察完后,教师再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中国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什么?”此时,有一些学生会认为中国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山水之间相互融合的美好。有些学生则认为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一种孤独感,这也是山水画独特魅力所在。教师在了解了学生们对于中国山水画不同观点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你们觉得这幅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什么呢?”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现出中国水墨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提高他们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5]。教师可以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动物世界”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动物的视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有关动物的视频,使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小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一些与自然相关的小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等问题的关注与兴趣[6]。
四、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分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
例如:在进行《色彩的感染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来了解生活中色彩的含义。对于主题来讲,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生活中色彩的含义,如颜色对情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再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讨论以下问题:比如“生活中的色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吗?”等等,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可以通过口头演讲、图片展示或其他形式呈现,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提供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活动,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发,深入思考生活中色彩的含义,并提升他们的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通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各种艺术品,并且学会发现艺术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田野》《绿房子》等作品。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并且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程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主设计美术作品。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美术作品,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
六、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课堂时间和教学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绘画素材,然后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展开绘画活动。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组建一个绘画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都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美术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纹样与生活”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在引入和讨论环节介绍有创意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创意字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字体设计对文字表达和视觉效果的影响,并引发学生对创意字体的兴趣;在观察和分析环节,学生可以观察并分析不同的字体样式和设计元素,如线条、形状、空间利用等,以及它们对文字的表达和感觉的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在分享和评价环节,全班一起分享每个小组的创意字设计,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启发,讨论不同设计的优缺点以及对文字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提供针对学生的创意、思考和技术的反馈和指导等等。
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通过艺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霍倩.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成才,2023(05):76-77.
[2]朱小晖.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3(01):69-71.
[3]周雷.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3(04):148-150.
[4]杨云芳.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3(03):149-151.
[5]朱小平.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2022(23):218-219.
[6]公丽.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