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马志丽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225009

摘要: 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应运而生,它不仅承载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该课程的实施,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概述,随后阐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重要性,最后详细阐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并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被赋予了更高的教育目标,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概述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它旨在突破传统的数学教育框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这种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综合与实践课程通常涉及跨学科的内容,它不仅包含数学知识,还可能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学习网络。在这种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此外,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强调“做中学”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课程评价也更加注重过程性,不仅仅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更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课程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者,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遇到各种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解决路径,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尝试和创造。这样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能够更加冷静和自信地寻找解决方案。综合与实践课程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种课程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巩固数学概念,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不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或定理,而是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1]。综合与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实施,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技能,为将来应对各种复杂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注重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思维训练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策略,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些活动不仅要涵盖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包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想法,以此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策略,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数学知识,更能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将数学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从而培养出灵活、创新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操场的面积?”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比如使用网格法、分割法或者直接测量法等,在学生提出方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一种最适合现场操作的方法。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运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成测量和计算后,每组学生需要将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最终答案。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启发式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直接传授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提问和耐心的倾听,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我们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蛋糕?”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接着,教师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这个问题?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了什么?如果蛋糕不是平均分,分数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概念,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尝试自己动手操作,用纸片代表蛋糕,通过折叠和剪切来模拟分配蛋糕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逐渐理解了分数是将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割的结果[2]。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参与的有效方法,这种策略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系列有意义的任务,这些任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面对这些任务时,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成为主动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个具体的任务:“请同学们调查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包括阅读时间、阅读种类和阅读喜好,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向全班展示你们的调查结果。”这个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接受任务后,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理论知识,而是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他们需要规划调查流程,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分组合作,有的负责设计问卷,有的负责数据收集,有的负责数据分析,他们需要共同商讨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何使用图表来直观展示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应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让他们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结论。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创设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让学生在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展开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应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等,这些技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适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探究方向,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深入性[3]。探究式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与测量》时,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来加深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教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环境,准备了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米尺等,以及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书本、课桌等。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探究问题:“我们如何准确地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被鼓励提出自己的假设,比如“卷尺可能比直尺更适合测量较长的物品”,或者“1米等于100厘米”。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他们需要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亲自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如何减小测量误差等问题,这些都是探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挑战。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多元化评价强调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教师不再单纯依赖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手段,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证据,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潜能,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在实施多元化评价时,教师应当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目标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评价标准应当是清晰和具体的,以便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评价反馈应及时且具有建设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构建多元化评价还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和发展意识。通过多元化评价,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策略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表现性任务,包括制作一个个人日常时间管理的计划表,编写一个关于时间计算的小故事,以及参与一个小组讨论,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计算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重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时间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计划表时的专注度和细致程度,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编写的小故事,了解他们对时间计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小学数学教育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唐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涵,本质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3,39(12):23-27.

[2]肖依.小学数学实践和综合应用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互动软件,2023(7):1610-1611.

[3]孙小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研究[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3(5):1403-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