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校英语+思政课程” 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黄翠英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4

摘要: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应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出现,正是对高等教育本质内涵的拓展。该模式强调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把思政课程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视野,促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英语和思政课程双轮驱动的必要性,其次基于“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现状,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构建“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英语;思政课程 ;协同育人模式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于课程思政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投入了大量人物财资源,用于支持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由于每门学科的特点、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课程,依旧有较大开拓空间。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而言,要主动反思教学,深入探索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意识,结合课程基本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层次,深入探索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把课程育人效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力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塑造优良品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高校英语和思政课程双轮驱动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求

我国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该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获得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改革整体进程。进入到2019年,新颁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内容中围绕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这也为各级各类高校参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思路【1】。在2020年,为了确保思政理念与各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教育部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各类课堂教学为核心,生动讲述了思政理念全面融合的方法论。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是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求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触更广泛知识领域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不断地拓展自身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代背景,我国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里程,特别是全球化的来临,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面对这种现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中国独特魅力、传承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年学生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英语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会话媒介,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高校深入推进英语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提升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关键能力,并且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保持头脑清醒,毫不动摇地坚定文化自信,坚决站稳政治立场【2】。然而,英语学习必须要建立在熟悉、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这也在所难免会让学生受到思想冲击,为了防止学生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学会有鉴别地对待文化,必须要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思政元素,或者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化,同时切实感受到本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突出英语教学的思想性、德育性,促进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现状

针对“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现状,笔者面向区域内高校的思政教师、英语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超过80%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有所了解,而且普遍认为此种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然而,仅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会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融入方式、融入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居多。少部分教师受到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不当的因素限制,在融合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时存在一定难度,以致于最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对于思政教师而言,他们对“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全方位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的有效路径,而且有了思政元素的支撑,英语教学内容也会丰富起来,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可以做到积极地与英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开发思政教学资源。在对学生的调研中,笔者了解到50%的学生对“高校英语+思政课程”有一定了解,认为这种授课模式对自身成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英语课程充满兴趣。当然,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对此种模式缺少关注,认为二者的融合会增加自己的学习压力、造成理解困难。“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当前呈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三、构建“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英语课堂,完善课程体系

很多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倾向于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成效,但是极其容易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多数情况下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地完善课程建设,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根据英语教学大纲,梳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的始终,密切关注时事热点,通过网络渠道和报刊杂志广泛收集相关英语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听新闻、关心关注国家国际大事,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4】。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设置若干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课程专栏,比如中华传统英文说、中西方文学鉴赏、政府工作报告精读等,让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内容丰富起来,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方式,让思政教育在学生中生根发芽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精心为其设计跨学科综合任务,比如撰写社会问题的英语报告、分析特定案例的思政意义、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等,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不断地优化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实效。

(二)深挖思政资源,丰富育人资源

高校英语与思政教育的双轮驱动,离不开思政资源的支撑,英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对其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分别从显性、隐性两个维度确定英语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英语教材的单元设定,教师可设置如下思政教育主题,比如诚信精神、文化自信、修身自省、情理兼修、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爱国奉献等,接着以主题为导向,明确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以此来丰富英语教学的思政内涵【5】。以“Cultural Differences”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在新课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文化差异的视频,而后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关键词“Cultural Differences”,接着教师要对文化自信这一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问题 “what will come into your mind when we speak of cultural differences?”,引导学生结合图文进行深层思考,帮助学生意识到社会习俗、教育观念、公正概念等表层文化种类,直接受到历史差异、地理差异、价值差异等深层文化差异的影响。接下来,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上述问题建立多维度、深层次的认识。在教材、学习资源中巧妙地融合思政元素,既能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尊重认知规律,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摒弃传统的知识输出方式,赋予英语课堂更多的生机活力,如此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情景和直观导入等方式,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带领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对西方思维模式建立初步理解,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6】。以“Pioneers of Flight”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入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的故事,着重介绍他为了成为飞行员,如何制定健身计划、如何坚持锻炼、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学生时刻追求精益求精。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节奏,避免颠倒主次,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而且,教师一定不能机械化地阅读课件,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所展现出的治学精神、人生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具有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

(四)校准度量尺度,构建评价体系

在“英语+思政”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评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能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内化情况,又能为教师提供优化教学方案的依据。对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确保立德树人目标顺利达成【7】。落实到实践中,教师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多样化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确保把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直观地呈现出来。另外,教学评价要摆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延伸,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知识内化、技能掌握的情况,还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政素养、综合素质,做到“学习评价”和“思想评价”同向而行。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公正、客观、科学的基本原则,从时间、对象、方法等方面入手,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同时要确保每一项评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片面评价的情况,并且要把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结合评价结果,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并在后续的英语学习、思政学习中有意识地改进自己、提升自己,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不断地优化英语和思政学习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从内容、形式上推陈出新,将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结合“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现状,认真规划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育人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构建评价体系等策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英语课堂为主阵地,尽量多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全球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丹.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 学园,2024,17(03):16-18.

[2]钱涌宁. 跨文化交际导向下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高教),2024,(01):70-72.

[3]罗湘衡.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 英语广场,2023,(36):73-76.

[4]鲜娓娓.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演讲课程探究——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为例[J]. 源流,2023,(14):114-117.

[5]赵煦. 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内蒙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 海外英语,2023,(23):127-129.

[6]周琦. 高校英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四重维度探赜[J]. 高校辅导员,2023,(06):62-68.

[7]陈思雨. 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J]. 英语广场,2023,(32):75-79.

基金项目: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SK182

基金项目;南昌理工学院2022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LJG-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