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适应性研究

兰鹏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三小学 726000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环境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文化多样性。湘教版美术教材,作为湖南地区文化特色的载体,其在文化认同与跨文化适应性方面的设计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文化认同的概念及其在教材设计中的重要性、跨文化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意义,提出一系列对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改进优化的建议,旨在促进湘教版美术教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效果,为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湘教版美术教材;文化认同;跨文化适应性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湘教版美术教材作为中国地方性教材之一,承载着湖南地域文化的特色。然而,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日益多元,而教材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认同的概念以及其在教材设计中的重要性

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指的是教材中所呈现的湖南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学生对湖南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程度。这种文化认同体现在教材中通过描绘湖南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景等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所处文化的独特之处。学生对湖南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文化认同在教材设计中具有重要性。通过教材的呈现,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接受和认同特定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身份认同。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材设计更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认同,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所处文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跨文化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意义

跨文化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时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接纳,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包括提供跨文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美术教材设计中,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教材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对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改进优化建议

(一)遵循相应原则

湘教版美术教材是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教师在对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进行改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学生中心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教材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要注重文化的融合。在强调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吸收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四是技能与知识并重。在教授美术技能的同时,注重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艺术的深层含义。五是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发挥个性,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最后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也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增加多元文化元素的呈现

1. 在教材设计中增加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

在对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进行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改进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增加多元文化元素的呈现。比如,在教材设计中增加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和传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在线资源获取更多文化信息。湘教版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世界各地的艺术流派介绍,如西方的印象派、现代主义等,以及非西方的艺术形式,如非洲部落艺术、印度细密画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搜集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影像资料等来让学生进行欣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发现文化差异与共性。如在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收集伦勃朗、梵高自画像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及两位画家的经典代表画作,指导学生了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处的背景和自我意识,并通过自画像展现的审美变化,学习将作品的风格与艺术家的生活和环境相联系,从中理解艺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联。这种跨文化的比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也促进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的理解。

2. 设计跨文化主题的作品展示和比较研究

教师通过设计跨文化主题的作品展示和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并比较不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理念,拓展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如在进行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跨文化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徐冰的装置作品《析世鉴》(又名天书)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和跨文化的艺术实践。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徐冰的《析世鉴》,并简要介绍这位艺术家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件作品的第一印象,以及它与他们以往所见的艺术作品有何不同。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探讨《析世鉴》中的一个特定方面,如材料使用、符号意义、文化隐喻或艺术表现手法。教师鼓励学生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受到《析世鉴》的启发,学生被要求创作自己的“天书”,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文化背景的元素,并尝试使用新的艺术形式或材料。教师强调创新和实验性,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探索个人的艺术表达方式。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天书”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理念和过程。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强调作品的创意和跨文化元素。在作品展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小组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法。学生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如何影响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主题。通过这样的跨文化主题的作品展示和比较研究教材设计,学生不仅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体验了跨文化的艺术创作过程,培养了跨文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材中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湘教版美术教材,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材中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特点,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故事化教学,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家乡古建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特点,然后引入湘教版教材中关于湖南特色建筑的介绍,如吊脚楼的结构和文化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现场绘画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建筑的线条和形状,还了解了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建筑特点,学如屋顶的形状、窗户的设计、墙面的装饰等。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这些建筑的细节,并思考它们与湖南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有何联系。随后,教师引入湘教版美术教材中关于湖南特色建筑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吊脚楼的独特结构和美学特征。教师解释了吊脚楼的设计原理,如其如何适应湖南湿润多雨的气候,以及其在历史上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系列吊脚楼的图片和视频。这些视觉材料不仅展示了吊脚楼的外观,还展示了其内部结构和日常生活场景。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对吊脚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现场绘画活动,学生们需要尝试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吊脚楼。教师提供基本的绘画指导,如如何表现建筑的线条、形状和光影效果。学生们在绘画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将建筑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在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和历史的讨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吊脚楼文化意义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建筑如何反映湖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建筑。通过这样与教材紧密结合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建筑的线条和形状,还了解了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结合观察、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本地建筑和绘画艺术的审美认识,加深对本地文化特色的了解和认同。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也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灵活设计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

在湘教版美术教材设计中,将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融入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艺术表现和传统习俗,从而促进跨文化适应性的培养。如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剪纸故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在中国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然后结合教材教授学生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剪刀的使用、纸张的折叠方法、图案的设计和剪裁技巧,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掌握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现代元素融入剪纸设计中,让学生尝试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比如鼓励学生进行多元主题的探索,设计多样化的剪纸主题,如节日、动物、自然景观、现代生活等,让学生在不同主题下进行剪纸创作,拓展他们的创作领域。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美术展、社区文化活动等,展示自己剪纸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三)加强教师跨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跨文化适应性需求的编写能力

为了使教师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并编写出更符合跨文化适应性需求的教材内容,教育管理部门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应制定全面的跨文化教育培训计划,涵盖文化多样性、文化敏感性、跨文化沟通技巧等主题。通过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培训课程,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理解力和教学技能。同时,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跨文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此外,为教师提供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机会,如模拟教学、教学观摩、跨文化教学项目等,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教材编写人员的跨文化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如何编写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材。通过建立教材内容审查机制,确保教材内容反映多元文化视角,避免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同时,鼓励教师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融入跨文化元素,如在数学、科学等科目中引入不同文化中的相关概念和实例,促进跨学科融合。利用在线资源和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跨文化教学材料和案例,也是提升教材内容跨文化适应性的有效途径。

最后,建立跨文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和教材的跨文化适应性,是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跨文化教学方法,并对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记录和分享。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参与跨文化教育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也是促进教育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教育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材设计不仅仅是传授艺术技巧和知识,更是塑造学生文化认同和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湘版美术教材在呈现湖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存在,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教育实践应该继续强调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适应性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跨文化教育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理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靳美营.论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的教学方法[J].中外交流, 2021, 028(003):1037.

[2]孙亚珍.关于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新"课标"的研究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JNWJ.0.2012-02-268.

[3]张蓉超.初中美术教材中“爱国主义”课程内容分析及教学研究——以湘教版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2.

[4]程梦芳.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比较研究——以2019人美版及湘美版教材为例[D]. 闽南师范大学,2023.

[5]刘识芳.文化理解:高中美术鉴赏课涵养提升 ——以湘版美术《新的实验》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