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革新。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重视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全面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发展体育技能的过程中习得多领域知识。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贯穿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全过程。小学数学课程中有着诸多与体育有关的元素,体育学科中也有着与数学有关的内容,二者的相互结合能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教育优势,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灵活运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做好小学体育与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与数学跨学科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更丰富的教学内涵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中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实践性、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与数学跨学科融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比如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百米赛跑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序;让学生运用统计的知识整理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将数学计算融入体育游戏中。这些多元化的数学与体育融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全方位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学科互通效果
基于“五育并举”理念,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知识多以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为主,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而在“五育并举”理念下,教师则要注重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数学与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数学学科开展跨学科融合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数学概念,利用数学工具解决体育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运用跨学科思维进行学习,将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联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单一壁垒,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与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数学跨学科融合质量,发挥数学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要全面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样的跨学科融合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参与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动态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调整,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减少对学生的整体干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反思,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适宜性原则
除主体性原则之外,教师还要遵循适宜性原则。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设计跨学科融合活动时,无论是体育知识、运动项目,还是数学知识,都要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认知和学习能力,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的体育项目渗透多元化的数学知识,或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数学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结合体育项目,融入数学知识
基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开展跨学科融合活动,教师要将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为主要参照物,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设计综合性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并完成对问题的解答。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要深入了解不同体育项目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以确保所设计的跨学科融合活动遵循适宜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能让学生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兴趣。
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百米赛跑”为例,“100米短跑”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项目,有利于锻炼学生爆发力、体能、身体协调能力。在100米短跑中蕴含着众多的数学知识,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分成“10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当裁判,借助秒表测量学生的跑步成绩。在测量完毕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需共同讨论,按照“用时”进行名次排列,找出各小组的前三名,再由各小组“前三名”比赛,由全班同学一起为他们排名次,排出冠军、亚军和季军。在这一个活动中,就充分地融入了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先以测量的方式巩固“时、分、秒”的知识,再通过“数的大小”排出名次。在整个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还要细致观察学生们的参与状态,了解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内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难度升级。比如让学生计算出各小组前三名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本次“100米”第1名的平均速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将“100米”作为总路程,根据秒表中显示的跑步成绩(如某位学生用时20秒)作为总时间,再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100÷20=5米/秒),计算出最后的平均速度。设计这一类跨学科融合活动,可以实现体育与数学的相互渗透,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二)基于学生兴趣,设计跨学科活动
为全面实现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与之相关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个教学环节渗透数学知识,实现体育与数学的深度融合。
比如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询问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统计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一个过程就是数学与体育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兴趣爱好”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先设计问卷调查表,在表中添加“名字”“体育运动爱好”内容,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填空。在学生联系完问卷调查表后,学生会以“列表格”“写‘正’”的方式完成数据统计,如喜欢篮球的学生总共有10名;喜欢跳绳的学生总共有8名;喜欢跑步的学生总共有30名。在统计结束后,教师可根据统计结果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同学们,你们这次统计完成得非常不错,让老师很容易就轻松了解到大家的体育喜好,节约了很多时间。那么请你们思考一下,在你们所列出的统计表中,还蕴含着哪些数学问题呢?谁先说出来可以先去玩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整个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根据统计中出现的“数字”说出数学问题,如:“如果说喜欢篮球的学生总共有10名,喜欢跳绳的学生总共有8名,那么在班级里不喜欢这两项体育运动的有多少人数?”还有的学生会说:“喜欢跑步的学生人数别喜欢跳绳的学生人数多多少呢?”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也说出了多元化的数学问题,大家也在共同讨论和互动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有趣,形成了共同学习的优质氛围。以这样的方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实现数学学科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挖掘体育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共同点,在体育教学中巧妙渗透数学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互通、知识之间的互联,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明.跨学科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设计探析[J].网羽世界, 2022(36):60-61.
[2] 郝志军,刘晓荷.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3):7.
[3] 王颖.打破学科边界 打造融合课堂[J].高考, 2023(3):118-120.
作者简介:林吉庆(1973.0606),男, 汉族, 威海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体育教学。
刘红梅(1973.12),女,汉族,威海人,本科,二级教师,中学数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