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事业乃国家发展之大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效果以及是否能顺利步入小学生活。为全面了解学前教育的实践质量,学前教育评价工作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更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在实践中,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策略,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持续改进。
一、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等各方面皆有不同,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教育公平性的“天平”会随之倾斜,尤其对于部分贫困地区而言,由于缺乏经济支撑,学前教育质量往往无法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实践效果,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一背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通过有效的质量评价工作,可以全面提升教育的公平性,确保各个地区实现教育均衡,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质量评价中,可结合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各个地区、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比如根据评价结果了解不同区域的学前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以政府为基础,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该区域学前教育条件。做好质量评价,相关政策制定者还能结合评价结果了解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以此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感受世界、观察生活、学习技能、实现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就是提高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在学前教育阶段全面做好质量评价工作,可以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了解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情况,以及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比如教学观念未转变、教学方式未创新等,并结合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针对性学习,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发展幼儿综合能力。
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在实践中,实施效果往往达不到实际要求,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三个方面阐述当前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不足。
(一)评价主体固定
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是实时评价工作的主要选择,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效果,应当确保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但就当前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往往存在“评价主体固定”的问题,如多以幼儿教师参与综合性评价活动,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而幼儿、家长、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社区却缺乏评价的机会。在这一情况下,出现了评价主体的缺失,难以反映出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教育活动实践效果,进而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评价标准单一
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中,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然而,现有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更多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场所进行评价,了解教育课程是否规范、课程内容是否合理、学前教育场所硬件设备设施是否达到要求等,缺乏了对幼儿、教师、活动实施、活动结果等方面的评价,严重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是实施评价活动的主要载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的应用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效果的关键所在。以不同的评价方式实施评价活动,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和优势,并进行针对性地优化与创新。但在实践中,依然会出现“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评价者在参与评价活动时,往往以结果性评价或等级评定的方式对学前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这种方式缺乏一定全面性和完整性,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不具备可参考性。与此同时,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评价结果,在这一情况下,忽略了评价过程的有效反馈,导致评价结果难以真正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效果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评价主体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中所存在的“评价主体固定”的问题,要做好对这一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不断优化教育评价主体,促进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他们作为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体之一。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将幼儿作为评价主体,可以全面地了解当前学前教育质量。同时,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了解当前各个教育环节存在的不足,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当注重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这一背景下,要积极鼓励家长参与评价活动,使家长成为评价主体,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宝贵的外部视角,全面推进教育的优化。除此之外,政府依然要发挥自身监管作用,对学前教育质量进行有效评估,保证教育的规范性。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组建一支由多主体参与的评价小组,明确各主体的参与职责,评价内容,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由学前教育机构定期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活动的实施中,可结合不同的主体,运用不同的方式收集相关意见或建议,比如针对教师和家长,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幼儿,可通过1对1互动、学习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价;对于政府,则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收集评价反馈。只有全面完善评价主体,才能保证后期评价活动的全面实施,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真实、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
(二)完善评价标准
在参与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全面性,以此全方位地了解学前教育的质量。围绕这一方面,应当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涵盖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可先将学前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学前教育内容作为评价标准,全面考虑学前教育环境是否安全、适宜且具有教育价值,明确学习教育环境的各个学习空间是否能发挥教育作用。重点关注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教师能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内容方面,则要保证学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如在科学、艺术、数学、体育等方面的课程活动设置。在做完这一方面的评价后,还要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分析在学前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整体情况、幼儿的参与表现、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等,评估学前教育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教育活动是否有序开展等。以这样的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既能保证多方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也能实现对学前教育的综合性评价,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创新评价方式
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基于这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全面了解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情况,并做出针对性优化。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可通过个人评价、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估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个人评价中,教师需明确自身存在着不足,了解当前学前教育活动实施情况,以此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在同伴互评中,由教师相互评价,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提升方向,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家长评价方式加以应用,鼓励家长对学前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了解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幼儿的参与表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并结合家长的个人需求和期望进行针对性调整,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互动性,以及评价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质量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作之一。为有效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应当围绕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做出优化与创新,对学前教育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与反馈,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召存.质量提升背景下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新进展——"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工具"学术论坛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9(1):3.
[2] 田雯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10):3.
[3] 张静静.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来自新西兰的经验[J].教育参考, 2024(1):56-63.
作者简介:左蓓蓓(1985.10),女, 汉族, 江苏南通人, 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