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图形结合思维的策略应用

高欣欣

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

摘要: 图形结合思维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图形结合思维,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从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图形结合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结合思维;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图形结合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研究小学数学图形结合思维的策略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形结合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图形结合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现代教学理念中的一股清新之风。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路径。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图形、图表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而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

1. 直观性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和定理往往抽象而难以理解,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当教师运用图形、图表等直观工具进行展示时,这些抽象的知识便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教师可以通过绘制坐标系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通过绘制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的图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函数的周期性、振幅等性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形象性

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学科,但过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图形结合思维通过图形、图表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数学图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种形象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图形结合思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小学数学图形结合思维的策略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当教师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并将之融入教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强。以“认识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图形的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图形的乐园,用各种形状的实物装饰教室,如圆形的钟表、方形的桌子、三角形的旗帜等。当学生走进教室时,这些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物品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一场“图形探险”。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找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尝试进行分类。学生们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图形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总结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这种归纳总结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让他们对图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或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一座小房子或一辆小汽车,或者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图形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对图形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和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和快乐。

2. 直观演示,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演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规律。以“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直观演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绘制一些基本形状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将它们展示给学生。这些图形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可测量的面积,是理解面积概念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尝试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可以绘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到面积大小的区别。教师也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并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从而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演示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先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长×宽”和“面积=边长×边长”。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绘制具体的图形并计算面积来演示这些公式的应用。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尝试自己计算图形的面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图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这些图形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形状或包含多个部分,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解决。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教师将抽象的面积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深入理解面积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至关重要。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一个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当教师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公式和理论,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并让他们利用尺子亲自测量每个图形的长和宽。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观察图形的尺寸,还需要熟练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测量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他们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将长和宽相乘得到面积值。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数据错误、计算失误等。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计算后,教师让学生将计算结果与图形进行对比,观察是否一致。学生发现,通过自己亲手测量和计算得到的面积值与图形实际面积相符,这让他们对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变图形的长和宽,观察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绘制不同尺寸的图形、测量数据、计算面积等步骤,发现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并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图形结合思维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图形结合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智敏.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灵活妙用论文[J].教育论坛, 2023, 35(22): 45-48.

[2] 李青青.小学课程中的数形结合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 2024, 36(01): 111-114.

[3] 王丽娟.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贯彻[J].中国教师,2024, (02): 72-73. [4] 赵雪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4, (03): 89-90.

 [5] 刘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渗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 34(13):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