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红色文化内涵认知存在偏差
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历史与革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表现。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部分高校教师与学生在红色文化认知上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把红色旗帜、标语等简单理解,缺乏深层次的内涵认识。还有一些学生把红色文化与政治宣传简单地划上等号,无视红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传承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偏差认识导致人们对红色文化估计不足、曲解不清,从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南阳市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革命文献。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有不足,一方面部分高校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不足,造成了资源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许多红色文化资源因缺少系统性的策划与整合而分散利用,很难形成高效的传承与教育效果。所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水平,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思政教育创新性不足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成效的重要手段,当前思政教育融入红色文化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是常见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还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与内容上,对于红色文化缺乏深入挖掘与创新运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于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发展规划不足,没有发挥红色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鼓励与导向作用。所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性,融合红色文化特色与优势,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向。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融入实践必须坚持的“321”原则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南阳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要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载体,“立德”就是要确定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大学生看得清努力方向,“树人”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大学生的正确言行,就像给大树修剪枝丫,只有突出主干,导向明确,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321”原则。首先是三必须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我们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教育工作要始终与党的工作保持一致。其次是两结合原则:我们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相互贯通;同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最后是一中心原则,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通过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发展。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南阳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丰富多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思政教育的双主体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建设,是当前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南阳市高校应重视强化思政教育双主体,建立与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以调动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积极性与热情。一是学校领导应重视思政教育,明确工作目标与计划,增加思政教育投入与扶持。加强顶层设计,在思政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红色文化课程安排,编写特色教材,形成特色课程。在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核心教材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队伍编写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教材。建立高校和地方共建机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参与机制,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双向良性互动。二是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强化师德师风,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学生,学校应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各类思政教育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运用南阳红色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南阳市是红色文化发祥地之一,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从利用南阳红色文化丰富教育内容、激发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方面入手。学校可组织同学们到革命旧址、红色文化遗迹等地游览,使同学们感受革命先烈英勇善战、高尚情操,唤起爱国情怀。学校还可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讲座、研讨会等,请专家学者、革命老前辈等给同学们讲红色历史、讲红色精神、引导同学们坚定信念,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和世界观。
(四)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红色文化的融入形式进行创新至关重要。通过创新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增强教育效果。学校可组织专家、学者或者有关方面人员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等活动,引领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意义等有深刻认识与思考,这一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讲解与案例分析中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并激发其喜爱与认同。又可组织同学们参加红色文化体验,如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访问红色革命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使同学们领略红色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提升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VR等先进技术,随时随地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五)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较好地融合红色文化,构建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非常关键。校园里建立了红色文化学习角和展览馆,以展示其历史,精神与价值,这种学习空间能使学生时刻触摸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学校也可设置红色文化专题课程,举办讲座和其他学习平台,让同学们有系统地了解红色文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创新开展党性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发展其对红色文化深刻认识与研究的能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红色文化节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以吸引同学们的参与和深入感受,使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红色文化魅力与力量,并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感与传承感。这样才能让红色文化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继承,养成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助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过组织实地考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评估地方红色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楦淇. 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 中国文化报,2024-06-28(003).
[2]邵彦婷.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4(04):69-71.
基金资助: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编号:2024-ZDJH-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