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张立梅

山东无棣县第二实验小学 251900

摘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不再仅仅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塑造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环节。我们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旅程。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段旅程的起点往往源自于一本本引人入胜的课外读物。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意义。它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深化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精心策划和组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积极思考,成为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亟需探索的课题。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促进了其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包括阅读量、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它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精读、略读、浏览等,旨在让学生掌握高效、多样的阅读方式,以适应不同阅读情境的需求[1]。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高

当前,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主要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电子产品诱惑及阅读材料选择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更倾向于短暂的快感体验,而忽视了阅读带来的长远益处。

(二)阅读形式单一

许多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以个人阅读为主,缺乏集体讨论、分享交流等互动环节[2]。这种单一的阅读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阅读指导不足

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策略,对学生的阅读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指导效果不佳。此外,学校在阅读资源、阅读时间等方面的支持也有限,进一步制约了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一)挖掘教材,拓展阅读视野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基点向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3]。比如,在学习了某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题材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学生兴趣点等,灵活选择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在教授完《司马光》后,教师可以设计一堂“智慧与勇气”主题阅读课。课前,教师需精心挑选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中的《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这些寓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样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勇气。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不同故事中人物的行为选择及其背后的智慧与勇气。

(二)优化环境,滋养阅读心灵

学校应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包括建立图书角、设置阅读专区、举办阅读节等活动,让学生受到阅读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墙、黑板报等阵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心得体会。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书香校园”项目,在每个班级设立专门的图书角,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精心挑选并布置图书。如,针对三年级学生,图书角可以摆放《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书籍,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图书应定期更新,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同时,利用教室墙面布置阅读主题墙报,可以是一个月更换一次主题,如“本月推荐书目”、“阅读之星风采展示”、“阅读心得分享”等。墙报的内容应由学生自主创作,如撰写书评、绘制插图、设计海报等,滋养其阅读心灵。

(三)丰富形式,激发阅读热情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除了传统的个人阅读外,还可以组织小组阅读、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阅读体验、碰撞思想火花。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阅读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共读日”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选择书籍进行共读。学校可以提前发放书单,并附上每本书的简介和适合年龄段,帮助家长和孩子做出选择。在阅读后,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制作阅读小报或绘本,记录阅读过程中的趣事、新学到的知识或是对故事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角色扮演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或《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鼓励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学生需要熟悉自己的角色台词,理解角色性格和情感变化,并准备相应的服装或道具。在读书会上,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观看并给出反馈。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加强指导,提升阅读品质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这包括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技巧的训练,以及阅读笔记、思维导图等阅读辅助工具的使用。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和问题,提升阅读品质。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精读法,关注书中的关键情节和细节描写,如桑桑与纸月的友情、杜小康家的变故等,分析这些情节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品味书中的语言美,如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人物的理解、对情节发展的预测或是对主题的思考等。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书中的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如“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书中的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动?”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房子》的内涵和价值。

(五)组织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学校应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故事大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价值[4]。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书香飘满校园”读书节活动。活动期间,可以组织“经典诵读大赛”,让学生选取人教版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经典段落进行朗诵,展现阅读成果;还可以设立“创意书评展”,鼓励学生用图画、手账、PPT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和感受。此外,学校可以结合阅读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阅读《昆虫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态环境;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后,可以举办科学小实验展示会,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结论: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课外阅读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从挖掘教材、优化环境、丰富形式、加强指导、组织活动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课外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凤姣,蒋玉新. 联系新课标,培养小学生自主课外阅读习惯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 (19): 26-27.

[2]安丰春. 以兴趣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J]. 天津教育, 2024, (09): 143-145.

[3]董征宇. 新课标视域下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 [J]. 教师博览, 2023, (09): 42-43.

[4]刘彦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 [J]. 读写算, 2022, (13):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