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陈桃放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者在育人目标、教育对象方面存在一致性,将二者有机融合,既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鉴于此,文章主要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以及意识等基本能力进行培养,令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思政教育则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内涵,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为日后就业、创业埋下伏笔。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二者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以育人目标为引领,有序、有效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其中,育人目标是育人使命、担当的有力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导向作用。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育人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规划,为育人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基础。当然,要想对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一致性的问题形成充分理解、掌握,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思政教育要严格遵循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坚持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把焦点放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占据着一席之地,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1]。

(二)二者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它主要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相契合,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学生价值观形成、确立的黄金阶段,才能够达成理想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从教育对象来看,二者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刚从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创新创业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些“隐蔽”,教师立足于实际,结合二者的教育目标、任务,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在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助推其稳步开展。推动二者融合发展,寓文化价值引领于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中,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挖掘和开发潜能,将思政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如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内化为创新创业的实践力量,更好地发挥出创新创业的作用,助推就业、中国制造与服务的更上一层楼[2]。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以下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引领学生肩负使命责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良好创业素养,努力奋斗,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绵薄之力。而且,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业浪潮中免受消极思潮的影响,做到“坚守初心,不盲从,不轻易言败”。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帮助创新创业教育走出困境。长时间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价值创造、结果导向,未能将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为其落实“三教改革”创造了契机,且有助于育人实效的强化,为国家提供更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人才储备。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队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展者,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做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其实,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这点亦是如此,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其素质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想顺利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在师资建设方面花费一些心思。首先,聘请创新创业专业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者、企业家以及优秀教师,致力于专业队伍的构建,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引领。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讲座等活动,学习更多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经验,并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不断强化教学能力[3]。最后,加大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培养力度,促进其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提升。将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参与思政理论学习,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有深刻理解,积极践行“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以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责任使命;个别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要积极改正,强化其政治素养,提高其师德水平,明确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事热点、热门话题等为载体,以“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承、弘扬中国精神。

(二)开发校本教材,提炼思政元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在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通常也需要用到教材,在此期间,教材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然而,就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教材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问题,不少创新创业课程都是对原有商科专业教材的移植,思想教育深度不足。对于教材的创编,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视角,前者更为注重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相关高职院校应当紧跟时代潮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材的改革工作,想办法将其落实到位。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实际,结合具体情况来开发校本教材,利用校训、校史、校友等资源,提炼有价值的思政元素,由此展开体验式教育。如,校史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先人的赤子之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校史;校训是高职院校的精神与灵魂,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身上隐含着不少高尚精神品质,如积极进取、诚实敬业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积极引入典型事例,与以往的理论灌输相比,事例显然更具吸引力,更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式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践行这一根本任务的有力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旨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水平人才。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课程设置的完善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上下功夫。一方面,完善课程设置,打下良好的融合基础。高职院校教师要按照专业、学科特点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打造一套“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优先,从传播载体入手,将其渗透到思政教育当中,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创造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充实教学资源,加强内容融合。把创新创业理论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进行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以“了解创业、规划职业生涯”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和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相关政策联系起来,加以有效解读,从全局、发展角度入手,对创新有更深的理解,学会联系自身,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形成良好的择业和就业观念。再以“评估创业者”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延伸,给学生讲解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对团结协作、奉献以及执行力等精神品质有深刻感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有力举措,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坚持和努力。在常规教学中,可以从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队伍;开发校本教材,提炼思政元素;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式;构建校园文化,举办多样活动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时文龙. "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51-52.

[2]温雷雷.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生态协同育人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1010(10):109-112.

[3]周艺红,张振.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困境与对策[J]. 中国出版,2022(17):52-56.

作者简介:陈桃放,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03.16,民族:汉,籍贯:陕西,学历:硕士研究生,职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