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各界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关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学科,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至关重要。为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整合互动、实践、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媒介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另外,老师也要关注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改善策略的实施,让初中美术教学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一、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我国教育界,美术学科不算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崭露头角,其教学发展也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整体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强调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形式,它在涵养审美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展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的状况还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目前我国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结构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育大多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而在其他方面(如雕塑、陶艺、手工等)的训练培养相对于来说比较少见,课程设置过于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影响其艺术发展的空间。其次,在初中美术学科教育中,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且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主要集中为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示范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作品通常比较单一,没有和艺术实践挂钩。美术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艺术学问,所以如果学生缺乏足够动手练习的时间,那他们就很难亲自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另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评估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对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估时,往往将学生对作品的完成度以及技巧的熟练度作为评判的依据,而忽略了其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发展。美术是一种个性的表现形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教育队伍师资较为薄弱。许多中学美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通常不够专业,教学效果也是参差不齐。我们都知道,除了要掌握艺术类学科教学经验外,教师还必须具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以,应加强对教育教学人员的培训和选拔,使其在教学职业领域持续提高。总的来说,目前初中美术教育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要大家一起去解决的,要扩大教育范围,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也要构建综合的评估制度,同时还要强化对师资的培养与选择。只有这样,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才能更好地融入美术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1]
二、探索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师资,把握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认知能力关系着其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定,也关系着教师能否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调节教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整理,得到最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成果的良好实施。教师的控制能力体现在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对自己的课程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体现在教师上课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具体反应来及时调整教学,还体现在教师能够实时地调整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方案,学会灵活应变。
(二)把握兴趣,塑造自信
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创作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要树立榜样,表现出教师个体对美术的喜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也可以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其次,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各种美术素材与教学手段,使之成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帮手”。比如,可以介绍不同主题的绘画、雕刻以及手工艺作品,给学生创设学习和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机会。另外,老师也可以安排一些观看展览或是现场观摩名家美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韵味。最后,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积极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上述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艺术绘画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分析特点,差异教学
初中学校针对美术学科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学习习惯差,兴趣也不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采用“一对一”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将每组学生安排为A、B、C三个小组。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情、特点等因素确定每位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术作品鉴赏与点评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体,让他们相互合作完成一项任务,通过各自分工来获得成就感,以此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分组形式不仅能够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便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有效观察,优化表现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技巧以及表现能力进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力指的是学生可以对周边的东西进行仔细观察和感知,而技巧表现力指的是可以用艺术创作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实物、景物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从形状、色彩、纹理等角度观察和把握特征,进而通过绘画、素描等形式勾勒表现,有效展现自己的观察结果。另外,老师也可以安排一系列观察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意材料,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主题,以此来刺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思想和感觉。[2]
(五)挖掘文化,渗透人文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美术文化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民间艺术、宗教美术等。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术文化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教授“中国画”时,我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生平经历,并将他们的艺术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深入领会中国画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人文思想。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到,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都是画家们情感与灵魂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创作者的精神寄托,呈现出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同时,通过欣赏大师的画作,学生们也能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这不仅体现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从侧面反映出了美术教学的育人作用。[3]
(六)构建体系,优化评价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对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即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和考查。这种评价模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且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促进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对于终结性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例如:绘画技能、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使评价更加全面;其次,对于形成性评价,应在注重过程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在中国的现状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
参考文献:
[1]宋瑞杰.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11):1.
[2]张瑜.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J].[2023-09-18].
[3]郭梅.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策略[C]//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2019.
[4]喻勋翔.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优化策略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04):119.
[5]施秋霞.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8,000(003):P.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