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

王远权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小学 江西省吉安市 331515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指引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核心素养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朗读工作十分必要。尤其采取情感朗读时,能够使朗读更具情感渲染效果,体现文本韵味和境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文章,增强整体学习效果。为进一步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本文先后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必要性和教学实施策略,旨在引领学生更好地实现情感朗读,发挥情感朗读在阅读学习中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情感朗读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情感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朗读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投入情感,通过情感体验理解并表达文中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变化,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可见,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切实发挥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还需加强教学研讨,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展开学习、认识世界、积累知识与技能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朗读,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阅读角度而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深入领会文本情感内容。通过情感朗读,学生能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如此一来,学生也将在情感共鸣中不断发展自身情感情操,从而提高其情感敏感度和对文本人物的情感认同。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也能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1]。除此之外,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包括如情感表达、情感素养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朗读活动,学会从情感的角度表达文本内容,并在表达与朗读中实现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教学实践必不可少,教师应重视情感朗读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朗读活动,让情感朗读价值切实发挥,助力小学生更好地达成阶段性语文学习目标,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文朗读是学生阅读学习掌握文本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如何保障学生朗读更具情感效果,则需要从阅读内容的角度出发,结合文中呈现出的情感路线、情感元素,引领学生投入自身情感[2]。在此期间,要想保障学生情感投入效果,可以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应的情境营造朗读氛围,借助情境氛围驱使学生调动自身情感,准确把握文中的情感变化,领会文中的情感内涵。

以课文《黄继光》为例,这篇文章既属于写人类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可以结合文中描绘的内容,包括如环境、任务、动态情节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文中涉及的内容。通过将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情境,伴随着背景音乐,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下触景生情,激活阅读情感,丰富情感体验。与此同时,则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选择其中某一片段,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元素。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通读文章,准确把握每个字词的发音,进而结合情境氛围,体会每句话的含义及其表现出的情感。之后,再通过调整语气、语调、语速,鼓励学生尝试情感朗读,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当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营造情感朗读情境氛围,让学生观察、聆听并模仿教师的朗读过程,包括语气语调,以及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情感朗读方法,增强情感朗读有效性。

(二)创新手段,培养兴趣

相较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在引领学生展开情感朗读时,教师则可发挥现代技术作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情感朗读兴趣[3]。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补充教材内容、拓展文本形式,以图片、视频、音像、动画等内容,将文本多元化呈现出来;可以制作微课或教学课件,为学生介绍文本背景、作者信息;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或技术,为学生展示情感朗读范例,开展趣味化情感朗读教学活动;可以采取现代VR技术,为学生营造虚拟情境,引领学生代入角色展开情感朗读等。

以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引入能够体现文中“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相关动画内容,通过突出这两个元素,引领学生加强对这两项内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待学生明确文中强调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开展“配音”活动,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来的动画情节,分角色朗读其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同时,在学生朗读期间,可加强背景音乐渲染,促使学生能够刚好地投入其中,融入自身情感,达成较好的“配音”效果。最后,再回到课文内容当中,让学生先回顾自己“配音”时的情感输出情况,进而结合文中的情节内容进行情感朗读。这样一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学生的兴趣将大幅提升,情感朗读有效性也将随之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注重引导,因材施教

保障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切实投入到情感朗读当中,并具备较好的朗读能力、掌握一定的情感朗读方法。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活动时,教师还需注重师生角色转换,重视引导教学,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引领学生展开情感朗读学习,体会阅读文本中呈现的情感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首先做好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便在课堂教学期间,学生能够顺利展开阅读、情感朗读学习。

以古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在情感朗读教学实施期间,教师则可采取预习和课堂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诗词学习、情感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情感朗读的深刻性。同时还需注意从学生个体差异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充分发挥自身个性优势,提高情感朗读的个性效果,增强学生朗读兴趣。具体而言,在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如朗读素材、朗读技巧、古诗词相关背景介绍等,初步了解这首诗,并根据朗读技巧介绍、朗读素材等内容尝试自主朗读。之后,让学生将各自的朗读音频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朗读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掌握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则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拟定相应教学方案,并落实在课堂中。比如,针对学生情感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组织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谈谈各自对情感朗读的认识、自己在预习和情感朗读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增强学习的深刻性。

(四)组织活动,养成习惯

朗读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改善传统朗读形式的枯燥感。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情感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还需注意组织趣味化、多样性的朗读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展开情感朗读训练,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情感朗读习惯、阅读学习习惯。需注意的是,在组织朗读活动时,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科学、规范地为学生提供朗读指导、设计朗读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朗读展示、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朗读活动,除常规朗读形式之外,还可以融入话剧式朗读、接龙式朗读等,通过多种朗读模式,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朗读情感体验。以课文《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则可以据此组织开展话剧朗读比赛,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自主创编话剧内容及形式,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与他人合作共同参加话剧朗读比赛等。

结语: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情感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创新手段,培养兴趣;注重引导,因材施教;组织活动,养成习惯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机会,使其能够掌握情感朗读方法,并在情感朗读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晓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的有效性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3(04):16-18.

[2]王全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3(02):79-81.

[3]刘密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