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存在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古诗词与自身生活相去甚远,无论理解古诗词作者的创作背景还是分析古诗词的字句,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阻碍。为减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负担,教师需要探索更多个性化教学策略,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诗情画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更易接受的方式理解古诗词,保障古诗词部分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模式化。现阶段仍存在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仅带领学生完成朗读、学习重点字词释义、了解作者生平简介等基础性学习环节,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在此情况下,学生也仅能以机械性记忆完成古诗词学习,即使短期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果,也不易真正理解古诗词,对长远发展反而相对不利。
其次,古诗词教学缺乏深度。现阶段虽已开始强调核心素养,但古诗词教学环节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深度相对不足的情况,此类教师往往仅依赖教材与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完成教学,过于强调字词解释与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等多维度教学[1]。在此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感悟古诗词的美感,教学资源也尚未得到全面开发。
最后,古诗词教学价方式相对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以笔试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2],如古诗词默写、重点字词解释等,忽略了学生在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学生无法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收获应有的情感体验,也难以融于个人见解,整体教学效果相对不理想。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育界的至理名言,在新时代教育领域仍旧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为顺利完成古诗词个性化教学,教师需要首先做好相关兴趣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明确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焦虑点,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学习需求,为后续教学环节提供基础支持。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学通过课前调查问卷与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古风图片、古建筑情境、古代人物画像等具备较为强烈的兴趣,乐于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边学边看图;也有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简介较具兴趣,期待了解更多诗人逸闻。针对两项呼声最高的学习需求,教师决定由此入手开展古诗词个性化教学,以使学生整体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升,学习需求也相应得到有效满足。
(二)创设教学情境,感悟诗情画意
经过前期调查与访谈可知,学生普遍期待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图片与情境,也期待了解更多诗人逸闻。因而教师决定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新手段,为学生创设更为完善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词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进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1.以图片刺激视觉感官
在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环节查阅了与秋天的主题相关的古画,最终选定了南宋画家马远的《秋江待渡图》、宋元时期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清代画家陈枚的《耕织图》三幅画。其中《秋江待渡图》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渡口,画面中可见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鹊华秋色图》表现了秋天山川色彩斑斓的情境,《耕织图》则表现了秋天收获稻谷的场景。对《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可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游子漂泊的艰辛,以及在旅途中的孤单与疲惫;“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接表达了作者作为天涯游子的痛苦和无奈。整体上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等复杂感情。在感悟古诗词中蕴涵的负面情绪之余引导学生观看色彩丰富的古画,更易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由不同角度感悟秋天之美,进而能意识到秋天不仅有“古道西风瘦马”等容易激发游子思乡之情,也同时有色彩明艳的山川与丰收的喜悦。经过视觉感官的刺激,学生对《天净沙·秋思》的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诗词中所描述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情境都更为具象化,整体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2.以逸闻拓宽学生眼界
在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过程中,教师决定由本诗的创作背育入手,为学生介绍杜甫与李龟年之间的故事,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江南逢李龟年》约创作于公元770年即唐代宗大历五年,作者杜甫当时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至763年),目睹了唐代由盛转衰,文人墨客与宫廷艺术家的生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李龟年作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因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受到皇室和贵族的喜爱。杜甫年轻时在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府邸中与李龟年相遇,两处府邸都是当时的权贵之地,杜甫能在此地听李龟年演唱,说明他在年轻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享受水平。但经历变革后,两人又在江南重逢,“落花时节”不仅指春天的景象,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暗含着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下乱世的感慨。经过相关创作背景的阐述,学生更易理解《江南逢李龟年》所表达的感情,研习古诗的兴趣与效果都将得到同步提升。
(三)拓宽评价维度,丰富评价形式
评价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合理调整学习重心,保障后续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参考,使教师明确学生学习薄弱点,保障后续教学方案不断合理化。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评价相对单一的问题,丰富评价维度,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3]。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古诗词阶段性教学后将评价标准细化为四方面,即理解深度、情感体验、审美鉴赏、创新能力。其中理解深度重点评价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作者背景及历史背景的基本了解情况;情感体验则考查学生是否能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审美鉴赏主要评估学生能否从语言、意象等方面欣赏诗词之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基于古诗词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如写新诗或者改编故事等。当评价维度不断丰富后,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将全面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将更为理想。
结语:综上所述,为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改善,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以图片、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简介等各项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更多学生投入深度研习。最后需要教师丰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由理解深度、审美鉴赏、创新能力等不同维度理解古诗词,最终达到个性化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冠凡. 文化自信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J]. 品位·经典, 2023, (16): 163-165.
[2]廖颖珠. 浅谈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6): 116-118.
[3]彭孝干. 美育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J]. 中学语文, 2023, (23):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