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曹庆生

高唐县第一中学 山东聊城 252800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目标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向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方向转变,其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尤为引人注目。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而言,这一转变意味着教育重点将更多聚焦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上。高中美术教育的逻辑初衷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这一独特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本文通过设计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艺术魅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育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高中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对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增强学生美术认知,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疑惑,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创新的美术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水平。除此之外,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个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美术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及价值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由五大关键要素构成,即图像解读、创新实践、艺术表达、审美感知与文化洞察。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并将艺术教育从传统的专业化导向转变为更加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美术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而应致力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创新思维、艺术表达能力、审美鉴赏力以及文化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基于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美术教学的革新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将有助于最大化地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不足

1.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仍显不足。从学校层面分析,尽管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时,但仍有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美术鉴赏课程的课时分配有限,甚至可能一周仅有一节。从教师层面看,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未能充分理解教学目标,过于偏重美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学生层面看,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考试科目上,美术学习常被视作一种调剂,因此美术鉴赏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2.教学模式单一

观察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少教师认为美术并非考试科目,因此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在授课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采取单向传授的方式,学生则往往被动地听讲。这种缺乏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育人方面的潜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方案

1.关注图像解析,增强美术感知

图像解析能力对于美术学习者至关重要,其要求学习者能够迅速识别并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元素,从而触发深层的美的感受。这种能力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实现从外在视觉到内在意蕴的跨越,为他们的成长增添动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把握每一个教学机会,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从而不断锤炼他们的图像解析能力。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应成为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以《八骏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的马匹,探讨它们各自的形态特点和差异,并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马匹虽形态各异但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画家在细节上的精湛技艺和墨色的浓淡变化都体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当学生能够从作品中获得这样的感悟和启示时,说明学生已经深入体验了美术作品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2.锻炼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表现

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常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对新事物的热衷。他们对事物总持有独特的视角,寻求新的解读方式。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无论是口头陈述还是绘画展示,都应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和创造力的舞台。

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升他们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以“卡通形象设计”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引入一系列经典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卡通形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鼓励他们思考这些形象的创作背景和设计理念。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让他们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和设计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美术思维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选择一个卡通形象进行个性化设计。学生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设计手法和风格,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融入其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卡通形象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美术作品表现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培养。

3.分析学习特点,塑造审美观念

高中生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成长,逐渐学会以个人的视角去洞察人际的交织与社会的复杂。然而,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固,他们可能难以辨识和抗拒那些负面的价值观。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审慎地筛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引入那些富含正面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能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帮助学生在欣赏与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在油画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为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艺术探索和思考。这幅作品以其真实而感人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农民父亲的朴素与坚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契机。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外貌和神态的角度去审视这幅作品。学生们可以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面容、皱纹、眼神和手势,感受这位农民父亲所经历的岁月沧桑和辛勤付出。通过细节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位父亲的形象,感受他内心的力量和坚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学生们可以思考这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画家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出来的。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这位农民父亲的深深敬意和同情,以及他对农民这个群体的关注和思考,情感传递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在完成对作品的初步鉴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与个人经历或阅读体验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表达。学生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父亲或身边的长辈,思考他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学生们也可以分享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故事或阅读体验,如一些描写农民生活的小说或散文,以此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开展写生活动,锻炼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紧张而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他们急需一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达到身心放松与学业进步的平衡。美术写生活动,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学工具。这种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逃离学习压力的出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进而提升美术教育的效果。

以学习中国山水画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仔细观察山水、树木等自然元素的形态与变化,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绘画。完成作品后,可以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对于那些展现出独特创新和个性化的作品,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适当的激励。这样的认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手法,进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写生活动,学生能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实现美术技能的提升和艺术修养的深化。

5.注重文化传承,强化文化理解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应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传承过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感知能力,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独具魅力,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被深入挖掘和传承。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探寻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还能促进他们文化意识的构建与发展。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首先从中国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精神出发,比如中国古典艺术所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这一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如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还能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有效优化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6.鼓励学生联想,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应聚焦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借助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鼓励他们从多样化的视角去探寻作品的深层内涵与情感表达。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能显著推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在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高中美术课堂时,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由联想和品鉴中领略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例如,当探讨“19世纪西方美术的新浪潮”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向日葵》、《静物》和《日出·印象》等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作品进行展示。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解读空间。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每幅作品的背景、作者以及创作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随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并引导他们从色彩、构图、光影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个人思考和表达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所选作品展开联想,想象自己置身于画中的场景,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绘画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感受,以此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印象派作品所呈现的光影效果和情感氛围。例如,在《向日葵》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光影变化,感受到梵高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热烈追求;在《静物》中,学生可以品味到莫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捕捉,以及对光线变化的敏感把握;在《日出·印象》中,学生则可以领略到莫奈对大自然光影变化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的高中美术教育,教育重心需转移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致力于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以此推动学生美术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提升、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品味的培养上的进步,确保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斌.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下),2019(11):70.

[2]康小娟.关于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3):234

[3]沈健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