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朱颖

江苏省泰兴中学 2254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实践研究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生物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考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其具体教学中合理融入古诗词,能够很好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提高教学质量。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旧秉承着滞后的教学观念,缺乏教学拓展与延伸,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这就得教师积极做出改变,合理融入古诗词,为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一、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将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中,能够很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教学目标高效的达成。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这些优美的文字和深奥的思想,并接受这些优美内容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借助其中的奔流不仅能很好比喻生物进化的历程,还能让学生很好的感受诗词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概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枯燥的生物学知识产生厌倦感,而古诗词的引入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1】。在教育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诗词来阐述生物学的原理,这样能够使抽象化的生物知识形象具体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在古诗词的融入下,还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促进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古诗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在很多古诗词中都蕴含着科学的思维与方法,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其呈现出来,以便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助力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与思考,实现生物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二、古诗词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精选古诗词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教师不仅得传授给学生严谨的生物学知识,还要注重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精选出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欣赏古人的智慧之余,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再次过程中,还能很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助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3】。例如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追”这一诗句,便可以衍生出葡萄表皮上存在的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能够将葡萄内的糖分转变成乙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精。又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草长莺飞,二月天”等诗句,变很好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还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通过这些诗句生动的描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同时,在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还能接受其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生物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古诗词合理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农田生态系统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古诗词。其中能够很好体现出“稻花-害虫-青蛙”这一食物链,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古诗词,提高教学有效性【4】。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杜牧的《秋夕》这一诗词,基于此合理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重温经典诗句的同时,还能很好的感受漫天萤火点点的美好场景,深刻感悟自然美。教师可以合理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灯泡发光需要电能,那萤火虫发光耗费的是哪种物质?”借助此,能够让学生想到脂肪、糖类等能源物质。这时,教师便可以适时引入ATP这种新的能源物质,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得出相关结论。这样便能很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古诗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三)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深挖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效的结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植物的繁殖这一课程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助此,能够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植物繁殖知识,并能领略到古诗词的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如何将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5】。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他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诗句中很好的描绘了植物的海棠在雨后的生长情况。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则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样便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四)引入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引入高中生物课堂,能够促进古诗词更好的融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生物适应性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诗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一诗句,其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种类。教师便可以基于此提出合适的问题:“为什么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中会有桑竹等植物?”借助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锻炼学生的生物思维,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古诗词来引导学生合理进行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到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和繁衍能力,认识到桑竹等植物在桃花源的生长,说明了它们适应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从而能够在那里繁衍生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根据古诗词问题进行课程知识的深入探究,最终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融入古诗词十分有必要,能够很好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文系“泰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古诗词与高中生物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txjyxgk202302。)

参考文献

[1]杜雪晴.给初中生物学课堂增添一抹文学色彩[J].中学生物教学, 2022(21):38-39.

[2]孙利军,张双玉,丁佳铃.与植物有关的古诗词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23(6):75-78.

[3]朱婧琳.传统古诗词与现代生物科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碰撞[J].中学生物教学, 2019(5):3.

[4]王惠.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 2022(23):18-20.

[5]杨祖芳.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J].教育(周刊), 20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