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三观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有效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理念,采取有效策略开展高中德育工作。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难点
1.1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
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班主任是否能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互动,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开展的成效。然而,在目前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德育工作提出的建议,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实际想法。除此之外,班主任所开展的大部分德育活动也未能给予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不仅会降低德育教育的效果,还会遏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无法平衡德育和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高中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部分高中学校更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水平的提升,认为只需要提升学生文化课程的掌握即可,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如此一来,虽然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道德素养,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而言十分不利,无法让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
1.3难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
高中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时期开展德育工作时,不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寻求家长的帮助,与家长取得沟通联络,导致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下降。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认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应当由教师和学校全权负责,对于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而言十分不利。
二、高中时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时期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时期开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品质塑造,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成长。首先,在高中时期开展德育工作,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爱国主义、合作精神、诚信友善等,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将学生培养为道德品质过硬的人才,通过课堂德育教育、德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开展德育工作还能提升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高中时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容易面临各种心理挑战,德育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的开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最后,在高中时期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学生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和贡献做好准备。除此之外,通过德育工作的实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素质。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3.1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时,高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主体性,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高中生性格特点与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因材施教理念,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更加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合理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发展成长。
以教师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性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明白每名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更加精确地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与班级其他学生沟通等多种方式。当教师大致理解学生后,便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德育工作。比如,学生1在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共同交流,在课堂学习时也存在走思现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过教师的了解发现,学生1的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学生的照料,对此,教师可以多关心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学生集体活动中,引导其他学生带动帮助学生1,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友爱的良好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优点,提升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理解自己的长处。比如,经过教师的理解发现:学生2热爱劳动、在日常生活中会积极帮助其他学生,教师首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当面表扬学生。随后,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分享学生2的优秀事迹,引导全班学生向其学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信心,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优势。最后,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展关于团结合作的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告诫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应中途放弃游戏,养成正确的思维品质。通过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性,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助力学生发展进步。
3.2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想要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三观,教师必须要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物,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参与感,发挥家长的德育教育作用。
以教师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借助社交媒体和家长取得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家长以成绩为重的错误思维,引导家长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纠正家长的错误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标准、道德模范等内容,让家长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次,教师还需要定期举办家长会,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家长分享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在生活中为学生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维。另外,在家长会上,教师还需要向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询问家长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性格特点,深入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最后,教师可以为家长介绍自己在德育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包括德育活动的举办、德育案例的讲解等等,在介绍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分享自己对德育教育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看法对德育工作的方法与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在空闲时举办亲子德育活动,邀请家长到校与学生一起参加,包括亲子比赛、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子德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还能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家长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到社区中参加义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家长的德育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3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想要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找寻出学生模范,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以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为学生以身作则。在和班级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用礼貌用语和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犯错,教师不应打骂学生,而是让学生明白犯错的后果,引导学生勇于承认错误,避免学生下次犯错。同时,教师还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提出关于德育工作的建议后,教师会悉心听取学生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优化德育工作方法或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丝不苟地为学生讲解知识,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对于学习水平稍差的学生,教师不会区别对待学生,而是对学生多一些耐心与帮助,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养成一视同仁,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上下课时,教师不会迟到和早退,严格遵守上下课的时间,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在打扫班级卫生或举办其他班级活动时,教师会为学生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品格。最后,教师还会找寻出班级中的学生模范,利用优秀学生引导其他学生。比如,学生如果具备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等良好道德品质,便可当选学生模范。教师可以举办班会课,引导学生模仿分享自己的优秀事迹,并引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教师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效率。
3.4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
想要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教师必须要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邀请学科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挖掘出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并借此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教师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进行研读,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经过教师的研读,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能够培养学生传承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本单元教学中渗透德育。比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均匀的调查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喜好,自主选择主题开展深入调查,包括“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等等。确定好调查主题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调查的方法,并为学生展示调查报告结构表,引导学生将调查心得、收获等记录到结构表中。在学生调查的过程中,不仅是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体现,更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文化积累的关键所在,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开展德育工作。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远大志向,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日期日军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暴行,以及全民族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与努力,让学生明白如今的和平生活是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参观本地抗战纪念馆、红色文化馆的任务,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出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国情怀。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性、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等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未来,高中德育工作应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J]. 吉林教育, 2022, (16): 85-87.
[2]祝东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C]//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一).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2021: 5. DOI:10.26914/c.cnkihy.2021.010207.
[3]薛玉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 [J]. 求知导刊, 2021, (16): 83-84. DOI:10.14161/j.cnki.qzdk.2021.16.040.
[4]周士钊.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文教资料, 2017, (22): 145-146.
[5]童鹿超. 新课程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J]. 吉林教育, 2015, (16): 33.
[6]左绍荣. 新课程背景下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教师, 2013, (0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