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促进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教育策略

陈志文 芦忠文*

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认为,应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意识教育,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校体育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文化;教学创新;评价体系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今天,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塑造其民族意识的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民族文化内涵、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本文将围绕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策略的创新与优化,有效促进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学校体育教育在民族意识培养中作用的关注,共同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内涵的融合不足

体育教学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现行体育教育系统普遍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导致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难以见到。例如,中国的武术、龙舟、太极等项目不仅是体育运动,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但这些内容往往在体育教学中被忽视,未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被系统地教授和推广。

此外,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大多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竞技技能和体育成绩,忽略了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情感、人文关怀和民族认同感方面的潜力。这种偏向于成绩和竞技的教育模式,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未能有效地将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智慧。因此,体育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内涵的融合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如果继续忽视这一点,将会导致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不足,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如何将体育教学与民族文化教育有效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持续繁荣。

(二)体育教师民族意识教育的缺失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民族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当前,部分体育教师可能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或者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认识到民族意识教育的重要性【1】。这种缺失不仅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削弱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方面的功能。

(三)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评价多侧重于学生的体能表现和技能掌握,而对于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理解和价值观的培养则关注不足。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也难以激励学生深入探索和体验民族体育文化,从而限制了体育教育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潜力发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明确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提出解决策略提供依据。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效果、促进青少年民族意识培养的关键环节。

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教育策略

(一)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育教学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之中【2】。这可以通过引入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等,来实现。这些传统项目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民族精神。例如,某中学通过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每天的体育课中学习和练习武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意识教育培训

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意识教育培训是推进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培训不仅应包括传统的历史文化学习,还应重点关注如何将这些文化知识与现代体育教学相融合,从而更有效地在学生中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教育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针对体育教师开展专业化的民族文化教育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介绍、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等。例如,可以组织教师们学习武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以及学习如何将龙舟赛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日常教学中。

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工作坊和研讨会,以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共享如何在体育课中有效地介绍和展示民族文化元素,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活动,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对民族文化可能产生的疑问或误解。此外,教育部门应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适用于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民族体育教学资源和工具。这些资源应包括详细的教案、互动式学习工具和多媒体教学材料,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课堂上展示和解释民族文化内容。

教育部门还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参与到民族文化的实地考察中。通过组织教师访问历史文化名城、参与传统节庆活动等方式,教师能够从实际体验中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从而更有感染力地向学生传达这些文化价值。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监测培训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确保培训项目能够真正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民族文化教育,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这样的培训机制不仅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三)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另一关键策略。这包括开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体育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某校开展了“民族体育文化节”,在节日中,学生不仅参与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还进行了相关的文化研究和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

表1:某中学“武术进校园”活动效果评估

1.png

注:基线数据为活动开展前的情况,活动后提升为活动开展一个学期后的数据。通过表1可以看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认同感,并且显著提高了体育课的参与度和学生体质测试的平均分。

三、实施策略的预期效果与挑战

(一)预期效果: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

通过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预期将显著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在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从而在心中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此外,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意识教育培训,将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民族精神的传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将激发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面临的挑战:资源与观念的转变

在实施上述策略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可能会面临资源配置和观念转变的双重挑战。资源配置上,需要为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师资支持,这可能涉及到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引进等问题【3】。观念转变上,需要改变传统以竞技成绩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加重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方面的功能。这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配合。

(三)应对措施: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

为了应对实施策略过程中的挑战,需要从政策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政策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如增加体育教育经费、提供师资培训机会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引导学校更加重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方面的作用。社会实践层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如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民族意识方面重要性的认识;社区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四、革新学校体育课程以强化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一)深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与教学

在深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与教学中,教育部门应首先确保教师队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为此,可以设立专项的师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武术、太极、舞龙舞狮等项目的教学研讨会和工作坊,以提升教师对这些运动深层次文化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与传统体育项目保存和发展较好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地方传统体育名师指导和讲座,使学生能直接从源头学习到最纯正的技艺和文化精髓。此外,学校应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例如,可采用信息技术,如视频分析、在线互动等手段,使学生能在非传统环境下也能学习和练习传统体育【4】。通过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节、主题体育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解和情感。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传承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文化教育培训,对于革新体育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包括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法、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些培训,教师能够获得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在学生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民族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创新,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和竞赛形式,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和吸引学生。

(三)构建多元化和全面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多聚焦于学生的体能测试和技能水平,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民族意识。为了更好地反映体育教育在增强民族共同体认同中的作用,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和全面的评价体系【5】。这一体系应包括学生的体育技能、团队协作、民族文化理解和民族意识等多个维度。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反馈、文化知识测试和项目表现等,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此外,该评价体系应不断根据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综合评价,教育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教学效果,同时激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和体验民族文化。

结语:

本文探讨了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体育教师的民族意识教育培训以及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面对资源配置和观念转变的挑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雅芳.民族传统体育对培育北京市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3.

[2]许锋华,闫领楠.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机制建构[J].民族教育研究,2024,35(01):16-24.

[3]方芳.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4]张洪昌,吴迪.乡村群众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经验与启示——以贵州“村BA”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24,(04):60-66.

[5]王勇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31):127-130.

[6]阿依尼格尔·阿不力米提,热合木吐拉·艾山.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及路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2,41(03):33-37.

[7]谢木沙子. 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培育研究[D].西华大学,2021.

[8]黄丽,赵寒.新时代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0(06):91-93.

[9]后开悦.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湖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志文,(1998.05—),男,回族,新疆昌吉人,伊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通讯作者:芦忠文(1967.03—),男,汉族,新疆伊宁市人,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研究生导师。电子邮箱:luzhongw@163.com。

项目来源:伊犁师范大学2022年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项目《学校体育引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XKSY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