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今天,传染病防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和环境变化加剧,传染病传播速度与范围持续扩大,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新冠全球大流行更凸显其防控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提高公众健康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改变是防控关键,传染病防控不仅需政府和医疗机构努力,更需公众积极参与,公众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防控措施有效施行,然而现有研究显示公众对某些传染病基本知识认知不足且防控认识有误区,一定程度增加传播风险,因此有效提升公众健康认知、促使正确防控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估传染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认知和促进行为改变的效果,对比干预前后变化,探寻其在防控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最终为防控提供依据、提出策略,降低传播风险,保护公众健康,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经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来自社区的400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人。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包括线上课程、讲座、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所有参与者在研究开始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过程遵循了伦理标准和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在整个研究中,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意愿和权利,严格确保其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仅用于本次研究的相关分析,绝不用于其他任何未经授权的用途。在研究的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监督机制以保障伦理原则的切实执行。
1.2 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来评估传染病健康教育对提升公众认知和改变预防行为的影响,研究设计为前后对比设计,利用自制问卷和面对面访谈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工具, 旨在全面评估参与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在传染病基础知识认知和个人卫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中的问卷内容涵盖了基础人口学信息、传染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预防行为等多个,旨在从多角度获取参与者的相关信息。研究的干预措施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在干预开始前(T0),经过问卷和面对面访谈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参与者的基线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随后,进入干预实施阶段,观察组的参与者将接受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教育视频、互动式讲座和实践指导, 内容涵盖传染病基础知识、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以及家庭和社区传染病防控策略等,以期提高其传染病预防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在干预后 1 个月(T1)和 3 个月(T2)对两组参与者进行再次评估,使用与干预前相同的问卷和访谈方法,比较和分析干预的效果, 尤其关注参与者在传染病基础知识和预防行为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中,着重于两个核心观察指标来评估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传染病基本知识认知的变化是评估的主要维度之一,其目的在于衡量参与者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传染病相关基础知识,如传染病的定义、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理解程度的提升情况。个人预防行为的改变,尤其是手卫生习惯和佩戴口罩的频率,则被当作另一个关键指标,以此反映参与者在生活实践中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否有所增加。分析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传染病预防认知和行为改变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完成后,运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参与者的基线特征。对于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分类变量差异,t 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连续变量差异。所有测试均采用双侧检验,P 值小于 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 ANOVA 分析干预效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400 名参与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00 人。所有参与者的基线数据(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显示了良好的随机分配均衡性。
2.1 传染病基本知识认知
干预后,观察组在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上显著提高,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传染病基础知识正确率分别为 52%和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1 个月,观察组的正确率提高至 89%,而对照组为 5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正确率为 85%,对照组为 55%,仍然显示出显著差异(P<0.001)。见表1:
2.2 个人预防行为的改变
在个人预防行为,观察组同样表现出显著的改善,特别是在手卫生习惯和佩戴口罩的频率上,干预前后的变化在观察组中尤为显著。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经常进行手卫生的比例分别为 30%和 29%。干预后 1 个月,观察组提高至 88%,对照组为 31%,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干预后 3 个月,观察组的比例为 85%,对照组为 33%,差异保持显著(P<0.001)。佩戴口罩的情况也显示出类似的显著改善。见表 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公众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和改善个人预防行为,这与现有文献中的发现相一致。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在提升公众传染病预防知识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2]。传染病基本知识认知的显著提高表明,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填补公众在传染病知识的空缺。教育干预的内容覆盖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方式、预防策略等,为公众提供了全面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的提高是行为改变的前提,只有当公众了解何为正确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在实践中应用。
个人预防行为的改变,特别是手卫生习惯和佩戴口罩的频率提高,凸显了健康教育在引导公众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作用。手卫生和适当佩戴口罩被认为是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关键个人卫生措施,本研究经过干预验证了这一点。这一结果的意义在于,经过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而有助于控制和减缓传染病的传播[3]。干预效果的持续性也值得关注。本研究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对参与者进行了跟踪评估,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这表明一次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对于长期改变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是有效的。要维持和加强这种效果,可能需要定期重复健康教育活动或采用持续的健康教育模式。
在实施健康教育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渠道,如线上课程、讲座和互动问答等,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覆盖不同需求和偏好的受众,增加了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4]。未来的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利用新媒体和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移动健康应用等,以提高教育的覆盖率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研究结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来自特定社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更广泛的人群,干预的持续时间和跟踪评估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完全评估长期效果,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和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以验证健康教育干预的普遍性和持久性效果[5]。
总之,本研究强调了传染病健康教育在提高公众健康认知和促进行为改变的重要作用,经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行为,进而有助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未来的公共卫生实践和政策制定应考虑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策略,以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整体的公共卫生安全。健康教育能够赋予公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面对传染病威胁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经过普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方法等知识,公众可以更加自觉地采取防护措施,如保持社交距离、加强个人卫生等。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卫生政策,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政府可以应用多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媒体等,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投入更多资源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健康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实施。
4 结论
本研究对400名社区成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实证分析了健康教育对提升公众传染病基础知识认知和改善预防行为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在传染病基础知识的认知上以及个人预防行为的改善均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这一发现强调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高公众的健康认知和促进健康行为。经过详细分析干预前后的数据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个体对传染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如规律手卫生和正确佩戴口罩。研究还发现,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表明定期和持续的健康教育对于维持和加强公众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在公共卫生实践中,本研究的发现支持了将健康教育纳入传染病防控策略的重要性,对公众的健康教育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个体对传染病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实际改善公众的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因此,公共卫生决策者应考虑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和教育方法,以提高干预的覆盖面和效果。本研究还强调了采用多样化教育手段的重要性,包括线上课程、讲座和互动问答等,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未来的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工具,以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提高公众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尽管本研究提供了有关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作用的有力证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时间跨度有限,这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和长期效果的评估。未来研究需在更广泛的人群和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以进一步验证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并探索其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适用性。本研究强化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的核心地位,其不仅能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实质性地改善公众的预防行为,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
参考文献:
[1]熊晓涛.重庆市主城区0~6岁儿童健康照护者传染病健康素养及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3.
[2]季汉珍.基于协同机制的图书馆公众传染病防控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2,(06):25-30+37.
[3]窦娜,罗娟,杨雅淇,等.公众自我防护意识、行为对传染病传播速度与广度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01):88-90.
[4]王琪,贾建文.具有公众健康教育影响的随机传染病模型的非平凡周期解[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21,56(09):28-34.
[5]王琪.几类具有公众健康教育影响的随机传染病模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夏青(1989),女,锡伯族,内蒙古赤峰市,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迁安市传染病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