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治疗目标是恢复关节面解剖位置,促进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钢丝环扎内固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并发症多、固定不可靠等问题。因此,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年-2023年期间收治的42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7.85±10.18岁)和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15±11.36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也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全面知悉和正式批准,确保了研究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1.2 方法
髌骨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张力带与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克氏针张力带与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
(1)克氏针植入及骨折复位:①克氏针植入:在近端骨折块中植入两枚克氏针,可以顺行(经髌骨的上部)或逆行(经骨折处)植入。克氏针应相互平行,并将髌骨纵向分成三等分[1]。在矢状面,克氏针应放置在髌骨前表面下方约5mm处。②骨折复位:将膝关节置于轻度弯曲的位置,使用髌骨复位钳或大韦伯钳复位骨折。对于压缩的关节面骨折块,可使用双头剥离子进行复位。③检查复位质量:用双头剥离探查关节面来确认复位是否满意。如有未附着软骨下骨的小关节软骨碎片,应将其移除。
(1)克氏针推进与张力带植入:①推进克氏针:将克氏针从骨折块的另一侧推进,从近端到远端穿过骨折部位。②术中透视:通过透视检查克氏针位置和骨折复位质量,确保克氏针放置在正确位置。③张力带植入:使用1.0mm粗的环扎钢丝穿过克氏针下方,紧贴髌骨的上极。将16号穿刺针导管穿过股四头肌,通过导管将环扎钢丝推至合适位置。环绕环扎钢丝,形成“8”字形或其他形状,确保钢丝绕过克氏针。使用大号持针器轻轻拧紧张力带两端的环扎钢丝,保持张力并固定[2]。
(3)环扎钢丝处理:修剪掩埋环扎钢丝:夹住环扎钢丝绞合的末端,将克氏针末端向后折弯180°,形成钩状并向骨面压实。
1.2.2 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
(1)手术切口与显露:手术切口的选择会尽量减小创伤并便于操作,一般选择沿髌骨边缘的横弧形切口或根据骨折具体情况而定的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后,仔细分离并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通过精细的解剖显露骨折部位,清除关节内的积血和碎骨片,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
(2)带线锚钉植入与张力带形成:在骨折近端,通过精确的小切口将带线锚钉植入骨质中。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以确保锚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面上,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锚钉的线条通过骨折端被仔细穿过,并在骨折远端进行拉紧操作[3]。通过调整线条的张力,可以形成有效的张力带效应,使骨折块在复位后能够保持稳定的对合关系,促进骨折的愈合。
(3)高强线环扎固定:在完成张力带的构建后,使用高强线进行环扎固定。高强线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生物相容性,能够为骨折块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支撑[4]。环扎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环扎方式和位置,确保环扎线能够紧密贴合骨折面并均匀分布压力。通过逐步收紧环扎线,可以进一步巩固骨折块的固定效果,防止骨折块的移位或旋转。
(4)软组织保护与修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都会特别关注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和牵拉,避免过度损伤导致的术后肿胀、疼痛和功能受限。对于已经受损的软组织,如支持带等,医生会在骨折固定完成后进行细致的修复和缝合,以恢复其原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对
通过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01±0.59)月,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0±0.55)月;t=2.216,P=0.033,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对
通过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4.34±0.13)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4.68±0.24)分;t=5.708,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
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85±3.97)分,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70±3.95)分;t=3.396,P=0.002,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骨折端移位2例(9.52%),钢丝脱出1例(4.76%),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14.28%);x2=15.378,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髌骨作为髌股关节中的关键组件,主要承担杠杆力臂的角色,其活动涉及髌股关节、股四头肌腱及髌腱的相互作用[5]。遭遇外力直接撞击时,髌骨易遭受连续性断裂。针对髌骨骨折,治疗方法丰富多样,涵盖了非手术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以及手术如切开复位内固定、髌骨部分或全切术等策略。非手术方法虽简便,但存在复位不佳及骨折再移位的高风险,可能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及疼痛等不利后果[6]。
在此前提下,需找出对髌骨骨折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在对髌骨骨折患者实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并发症多、固定不可靠等问题[7]。因此,该方法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这一特点而言,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得到大量关注。首先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方法结合了张力带与环扎的双重优势,能够准确复位骨折端,防止骨折移位,促进骨折愈合。其次,由于固定可靠,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该方法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痛苦。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孔嘉琛,柳直,王猛,等[8]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和本研究结论类似。
综上所述,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并避免二次手术。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强,吕欣,李兴业,等.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4,27(02):257-260.
[2] 赵锦伟,张钟元,江和训,等.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21,27(11):1044-1047.
[3] 郑志辉,陈晟,李晓武,等.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08):841-843.
[4] 陈圣,常小波,薛兆龙,等.锚钉联合空心螺钉治疗复杂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2,36(04):460-463.
[5] 靳宇,孙虹斐,刘小刚,等.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04):401-404.
[6] 梁永新,单金平.带线锚钉结合可吸收螺钉在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1):64-67.
[7] 郑钧,张志鹏,邵梦伟,等.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J].创伤外科杂志,2024,26(05):394-398.
[8] 孔嘉琛,柳直,王猛,等.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4,13(02):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