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with thrombocytopenia,PT)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合并症,病因多样,发生率约为5%~10%,是发病率仅次于贫血的妊娠期血液系统疾病[1],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分娩、产后极易引发大出血,胎儿窒息及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基本信息
1.1患者一般资料
女性,30岁,因停经33周,血小板减少6+年,加重42天,入院诊断为33周妊娠G1P0A0L0 LOA;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贫血(中度);妊娠期蛋白尿;胚胎移植术后;脐带绕颈,本次妊娠为IVF-ET,预产期:2024年05年07日。
1.2病情发展
患者2017年体检”血小板30×109/L、血红蛋白正常”,2次骨穿,未明确诊断。2023年9月14日患者血小板:65×109/L,血红蛋白:115g/l。妊娠早中期血小板:35-45×109/L,血红蛋白:83-106g/l。2024年2月5日产检血小板:30×109/L,血红蛋白:79g/l。2024年3月18日:血小板:18×109/L,血红蛋白:71g/l收治入院。
1.3治疗情况
患者入院后,医生和护士给予全面评估,并进行MDT会诊。在全面的医学评估和必要的诊断检查后确定3月21日全麻下进行剖宫产。分别于3月19号、3月20号、3月21号术前给予滤白悬浮红细胞2U、人免疫球蛋白25g、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人血浆冷沉淀6U输注;术中,患者先后接受了多种血液制品的输注;术后再次给予白蛋白等输注。
2.护理
2.1护理评估
患者入院后对进行护理评估,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睡眠、皮肤、饮食与营养、心理状况,吸烟,酗酒史进行一般护理评估[2] ,结合专科检查及血小板结果等进行专科评估。
2.2关键护理措施
1.输血全程管理和监控
与血库提前联系,准备新鲜冰冻血浆和全血。手术前一天,根据需要申请和准备3-4治疗单位的机采血小板。选择千级层流手术室,设置适宜的温度(23~24℃)和湿度(50%-60%)。手术护理过程中应使用较大管径(20#)的留置针确保一次成功穿刺,减少血管损伤。调整患者体位至左侧卧位,缓解子宫压迫,确保母婴血流畅通。手术前后适时输注血小板,根据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调整输注量[3]。手术过程中使用缩宫素和其他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每15分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以便于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化。血压的突然下降或心率的显著升高可能是输血反应的警示。
2.母婴分离期的护理
详细指导母婴分离期间如何保持泌乳的方法:主要包含正确的吸奶技巧和乳房护理,以促进乳汁分泌和防止乳腺炎。在新生儿与母亲分离期间,提供适当的设备和指导,帮助母亲储存乳汁,确保新生儿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鼓励母亲积极参与袋鼠护理(KMC),增进亲子感情。
3..出血风险的评估与预防
严密关注患者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测试,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审慎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或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严密观察和评估患者是否有出血迹象和新的出血点,发现异常迅速进行应对。
5.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识别产妇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支持,真正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灵性护理。
五、护理评价
在整个住院期间,通过全程综合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母婴结局良好。全程监控和管理输血及出血护理;积极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专业、科学的母乳喂养指导。此外,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腹部刀口愈合情况良好,住院8天后顺利出院。
总结
本病例通过详细的护理计划和多学科合作,围绕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成功管理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复杂病情,确保了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冕,陈志敏.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母婴结局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4,33(01):2631.
[2]林敏,张鹏.个性化护理对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79-181.
[3]张静静,汪聪.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的灵性需求及干预[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