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手术治疗对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疼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殷斯宏

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手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患者5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组(包括25例患者,接受射频手术)和实验组(包括25例患者,接受射频手术联合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T1、T2、T3、T4和常规组对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更低(P<0.05)。和常规组对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手术,能够在降低疼痛、减少复发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安全性。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神经阻滞;射频手术;疼痛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图分类号: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患者会在三叉神经区域出现剧烈阵发性疼痛。该疾病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多出现刀割样、电击样、阵发性疼痛。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神经阻滞、药物等治疗该疾病,其中神经阻滞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广泛认可。射频手术是微创疗法的一种,以痛觉纤维和触觉纤维对蛋白变性温度具有不同温度阈值为基本原理,已经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基于此,本研究纳入患者50例,对其中部分患者应用射频手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收获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0例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30~71(42.6±2.6)岁;病程1~14(6.7±1.5)年;男女各10例、15例。实验组年龄32~70(42.4±2.5)岁;病程1~14(6.9±1.3)年;男女各11例、1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均为单侧疼痛;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近期急慢性感染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治疗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首先进行综合性评估,并进行穿刺,消毒后定位穿刺点,明确眶下神经、颏神经,将利多卡因注入,剂量依据患者身体评估结果和疼痛程度确定,阻断神经功能传导,减轻疼痛,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治疗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常规组一致,治疗后2周进行射频手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CT引导下对穿刺点进行明确,包括口角外侧、瞳孔下方,都进行局麻,应用电极针从患侧口角进入,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若接近三叉神经痛发作程度,则已经达到卵圆孔,说明穿刺成功,需进行下一步的治疗。首先通过方波刺激靶点,观察有效与否,之后对射频温度进行调控,使之处于55~75摄氏度,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行6~7次,以将靶点毁损,单次射频毁损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总治疗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完成治疗后可利用针刺皮肤,对疗效进行了解,若不存在痛觉,则认为已经破坏神经。

1.3 观察指标

第一,T0(治疗前)、T1(治疗后7天)、T2(治疗后半年)、T3(治疗后1年)、T4(治疗后2年)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受干扰严重为10分,不受干扰为0分。VAS评分:疼痛程度包括0~10个等级,疼痛最重对应10分,无痛对应0分。第二,治疗满意度,自制问卷包括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第四,治疗后6、12个月,统计并对比两组复发率。第五,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呕吐恶心、头晕头痛、区域麻木。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患者复发情况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优为2年内未出现病情复发,疼痛症状彻底消失;良为2年内未出现疾病复发,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可为2年内出现病情复发,疼痛程度得到改善。差为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优率+良率+可率。

1.5 统计学处理

以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和常规组对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疼痛程度

实验组T1、T2、T3、T4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

实验组T0、T1、T2、T3、T4食欲评分分别为(1.57±0.78)、(1.69±0.31)、(1.91±0.65)、(2.07±0.5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4±0.51)、(2.36±0.42)、(2.77±0.53)、(3.74±0.71)(P<0.05);实验组T0、T1、T2、T3、T4睡眠评分分别为(1.07±0.28)、(1.49±0.51)、(1.71±0.45)、(1.97±0.8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54±0.11)、(1.76±0.72)、(2.27±0.63)、(3.44±0.61)(P<0.05);实验组T0、T1、T2、T3、T4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1.07±0.78)、(1.59±0.31)、(1.61±0.35)、(2.07±0.8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4±0.81)、(1.76±0.62)、(1.97±0.73)、(3.24±0.51)(P<0.05);实验组T0、T1、T2、T3、T4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0.87±0.28)、(1.49±0.11)、(1.61±0.35)、(2.07±0.8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0.94±0.41)、(1.66±0.12)、(1.97±0.73)、(3.24±0.51)(P<0.05);实验组T0、T1、T2、T3、T4情绪评分分别为(1.07±0.78)、(1.39±0.61)、(1.71±0.35)、(1.97±0.1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4±0.41、(1.86±0.72)、(2.37±0.53)、(3.24±0.11)(P<0.05)

实验组T0、T1、T2、T3、T4交往评分分别为(0.97±0.58)、(1.49±0.61)、(1.71±0.15)、(2.27±0.6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44±0.71)、(1.86±0.78)、(2.07±0.13)、(3.44±0.11(P<0.05);实验组T0、T1、T2、T3、T4生活情绪评分分别为(1.17±0.28)、(1.59±0.11)、(1.81±0.55)、(1.97±1.0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54±0.71)、(1.88±0.62)、(2.27±0.13)、(3.84±0.71)(P<0.05);实验组T0、T1、T2、T3、T4总分分别为(7.47±0.68)、(9.99±0.21)、(11.81±0.45)、(17.07±0.0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44±0.51)、(14.46±0.42)、(17.47±0.23)、(24.64±0.11)(P<0.05)。

表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QQ图片20241009161539.png

表2对比两组疼痛程度(x̅±s,分)

QQ图片20241009161554.png

表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

QQ图片20241009161612.png

表4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n,%)

QQ图片20241009161623.png

2.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和常规组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2.5 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

和常规组对比,实验组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4。

2.6 对比两组复发率

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常规组各出现复发患者0例、2例,复发率为0.0%、8.0%,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常规组各出现复发患者1例、5例,复发率为4.0%、20.0%,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颌面部三叉神经痛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存在短暂剧烈、骤然发生的闪电样疼痛,健康和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1~2]。

射频手术、神经阻滞、药物、封闭治疗、减压术均是治疗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用药时间较长,患者易有不良反应出现,增加治疗难度,而封闭治疗和血管减压术则安全性较差[3]。射频手术、神经阻滞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等优势 [4~5]。在神经阻滞治疗中,医生应用药物短暂处理神经,使其功能永久性丧失,最终实现消除疼痛[6~7]。神经阻滞治疗中,医生利用药物永久性阻断神经功能传导,切断恶性循环 [8~9]。射频手术以电凝疗法为基础,治疗中利用神经毁损技术,安全性高、疼痛程度低。治疗中通过仪器发出的电流,设定靶点,通过热量将疼痛信号阻断,进而使疼痛得到缓解。当前该治疗方法成熟度较高,一般在药物治疗但不耐受,或者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应用。射频手术、神经阻滞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但均有降低疼痛的作用,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能够使疼痛程度得到缓解,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本研究中,T1、T2、T3、T4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应用射频手术联合神经阻滞,能够提升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能够在减轻疼痛的同时,增强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安全性和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田德民,谭延芹,王晓明,等.三叉神经痛合并心房扑动并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球囊压迫术中保护性临时起搏: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1):106-110.

[2]蒋喜文,周美君,刘松涛,等.超声引导冠突法神经阻滞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2):390-393.

[3]王江峰,刘金道,张婉.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血清NSE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6):524-528.

[4]任玉娥,韩文彪,杜玉敏,等.清醒状态三叉神经节阻滞下CT引导经皮微球囊扩张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与疗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1):30-35.

[5]郑婵,王占祥,蔡振宇,等.超声引导下翼外肌筋膜间阻滞在老年三叉神经痛(Ⅱ或Ⅲ支)合并上颌窦囊肿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3):83-86.

[6]周忠群,王喜连,陈素昌.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4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3,29(13):1942-1943,1945.

[7] YAO HONG,YANG WENLEI,TANG HAO,等. Fully endoscopic far-lateral supracerebellar infratentorial approach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llustrative case report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2024,10(2):150-154.

[8] YUQING YANG, ZHIWEN LIU. Automated Segmentation of the Brainstem, Cranial Nerves and Vessel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 Spasm[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23,32(5):63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