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慢性劳损、外伤等影响,致使腰椎间盘病变,产生退行性变化,患者纤维环破裂,同时髓核突出,对神经产生压迫,引发LDH,出现相应症状,例如腰腿痛、活动受限等[1]。成年人多发LDH,疾病常反复发作,有较长病程,若治疗不当,会影响腰椎功能,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患有LDH后,会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对神经产生刺激,会形成突出物,对硬膜囊或神经根造成压迫[2]。LDH多经由硬膜外腔注药,疗效确切,但其入路方式为硬膜外,药物无法全部用于炎性部位,用药量大,故而建议联合更高效、科学方法。本研究以LDH患者为对象,分析椎旁神经阻滞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本院86例LDH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51.25±4.16)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51.30±4.12)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LDH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病史、MRI检查等,证实患有早期LDH;资料完整;单节段病变;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手术指征,例如严重椎管狭窄、感染、伴有腰椎结核等;认知功能异常;交流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行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选择侧卧位,令患者患侧和治疗床、治疗台贴近,借助CT引导,确定穿刺点,按照要求消毒,为其铺巾,开展局麻,进行回抽,若未见异常,则将导管放在尾端,深度为3-4cm,将其固定好,选取少量药液,为患者注入,如未见不良反应,将全部药液注入。完成注药后,不更换体位,维持30min,全程监测。配置药液,选取盐酸利多卡因(湖北天圣康迪制药;国药准字H42021839),用量为5ml,选择维生素B12(云鹏医药;国药准字H14023321),用量为0.5mg,选用倍他米松(上海新华联制药;国药准字H31021630),用量为10mg,采取0.9%NS,将上述药物稀释,总量为20ml,予以肌注。治疗频率为1次/7d,共治疗4周。
1.2.2观察组
该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选择侧卧位,保证患侧处于上方,令胸、膝相贴,观察棘突部位,于L3或者L4,选择穿刺点,按要求消毒,然后铺巾,监测皮肤变化,如发现皮丘,应选择7号穿刺针,为患者进针,保证和皮肤垂直,缓慢推入,当到达棘突后,于皮肤、针杆相距约2cm处,将其标记好,固定此位置,缓慢少许退针,令针尾倾斜,处于30°,抵达横突后,持续进针,深度约为1-2cm,如存在落空感,要马上将注射器连好,进行回抽,如果未见异常,将药液注入。药液同对照组。治疗频率为1次/7d,共治疗4周。先于硬膜外腔,为患者注药,首次注药后,等待3d,开展椎旁神经阻滞。
1.3观察指标
评价腰椎功能和疼痛:用VAS量表[3],对应疼痛,0-10分;用JOA量表[4],对应腰椎功能,0-29分。评价治疗效果[5]:显效为腰椎活动度复原,无疼痛等表现,能正常工作、生活;有效为腰椎活动度好转,超过50%,疼痛等表现减轻,能正常生活,切忌久站、久坐;无效为和上述条件不符,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评价不良反应[6]: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失眠。
1.4统计学方法
SPSS27.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与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腰椎功能和疼痛比较
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详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后4周比较,b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LDH属于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发,该病属于慢性炎症,患病后,会引发腰腿痛,病程长,容易复发。对于LDH,其根本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发因素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妊娠等,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坐位、弯腰劳动或者低头等[7]。患有LDH后,超过95%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等表现,下肢无力、麻木,肌力减弱,程度严重者,出现鞍区感觉异常,伴有大小便障碍。疾病早期,当处于直立体位时,例如步行或者站立位,均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等,针对LDH疼痛,其产生机制复杂,例如炎症反应、化学性刺激等。为了缓解病情,加强疗效,应采取适宜、科学疗法[8]。早期LDH患者,病情较轻,多采取非手术疗法,即可以减轻各种症状,若效果不佳,则转换为手术,作用于椎管内,将其压迫解除,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腰椎功能,缓解腰腿痛表现。
就手术而言,目前多用微创疗法,该技术优势突出,能快速起效,痛苦感轻,可预防复发,30-50岁群体适用,对比传统疗法,其治疗时间更短,住院时间短,一般为3-7d。就非手术疗法而言,其适应证包括初次发病、病程短、病情较轻、休息后病情可减轻等。常用疗法有卧床休息,将腰围戴好适当活动,进行理疗,采取牵引疗法,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等[9]。选取适宜药物,令患者口服,采取消炎镇痛药,能暂时减轻疼痛,但不能改善生理曲度,不会矫正脊柱变形,且药物存在毒副作用,会影响大脑、肝脏等功能,刺激胃肠道,选择相关镇痛药,既能缓解疼痛,又兼具抗风湿、消炎等功效,但不建议长期使用,特别是DM者、肝肾病者,要谨慎用药。采取各种理疗法,能产生相反力量,可于病灶处发挥药效,能减轻疾病,消除不良病理应力,从而减轻疼痛。但治疗时,会产生强外力作用,治疗时,患者会感觉疼痛。
硬膜外腔注药使用率高,能减轻疼痛等表现,但将药物注入后,因其入路途径为硬膜外,故炎性部位药物浓度低,非炎性疏松部位,浓度较高,用药量大,副反应多。通过椎旁组织,能直接将药物注入椎间盘附近,可顺着神经根扩散,在病变部位发挥药效,缓解水肿、充血等表现,将神经根刺激、压迫等现象解除,从而减轻病情[10]。治疗时选择复合药液,能显著、快速镇痛,营养神经,起到抗炎、松懈粘连等功效。选择糖皮质激素,其能维护膜稳定,可有效抗炎,能降低炎症介质活性,抑制其合成,可用于局部血管,阻碍其扩张,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可减少血浆渗出,缓解充血表现,抑制白细胞吞噬、浸润,促进神经根水肿、充血及炎症等消除,对于神经粘连,可起到化学分离作用。应用维生素B12,其能有效镇痛,减轻神经炎症,可保护鞘神经纤维,维护其功能,能改善神经机能,推动其再生,可以将神经髓鞘修复[11]。提供局麻药,既能将疼痛传导通路阻断,又可解除疼痛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肌痉挛、紧张等,调节血液循环,调节氧供,促进组织代谢。在硬膜注药基础上,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可起到协同作用,能实现优势互补。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观察组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减轻腰椎功能障碍,缓解疼痛。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代表联合治疗效果更高,能促进疾病好转,两种方法有协同功效。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表示联合治疗安全性高,能减轻恶心呕吐等表现。说明应用联合疗法可以缓解LDH症状,改善病情,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给予LDH患者联合治疗能加强疗效,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屈婷婷,徐松翠,张曙报,金燕婷,王大伟,杜江东. 阿司匹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 江苏医药,2022,48(5):507-511.
[2]葛文理,范小春,韦林. 两例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误治的病案报道[J]. 骨科,2023,14(4):381-384.
[3]陈兵辉.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与单纯超短波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4):156-158.
[4]刘智伟,白晓亮,胡长青,陆芳,连勇,康亚娟,孔亚荣. 椎体后缘法超声引导腰椎经椎间孔注射治疗的运用效果[J]. 颈腰痛杂志,2024,45(1):183-186.
[5]漆军. 痛点入路针刀松解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2):2360-2361.
[6]叶建鸿.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J]. 中外医疗,2023,42(36):37-40.
[7]孙翾,顾敦星,陈常玉. 射频热凝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痛、功能障碍的改善及MRI影像学变化观察[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12):161-163.
[8]张丽,董胜军,蒋彦彦. 周围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 临床医学,2023,43(10):41-43.
[9]陈成然,许祥明,姚恩锋,郑功胜.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20):31-32.
[10]杨小蕾,沈正,朱玉琼,夏静,刘洋,祁敏. 红外热成像在腰椎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中应用[J]. 临床军医杂志,2023,51(8):781-785.
[11]林秋水,吴晓东,王建喜,臧法智,陈华江. 经椎间盘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4):18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