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徐丽娜

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上讲到,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
DOI:10.12721/ccn.2023.157757
基金资助: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抗击疫情弘扬民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阶段性成果:SJGSZD2020057;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段性成果:SJGST2020005
文章地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总书记讲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开不了乡村振兴建设,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有内在联系,同时,乡村振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是风景优美的乡村振兴,是乡村文明的乡村振兴,是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也强调要发展农业优先,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同时,还要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生产机械化,使得中国人的饭碗要把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实行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在我国的现代化最大的短板和最重的任务就是农村,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上学问题、看病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内涵的提出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包括五位一体的乡村建设, 其一,产业振兴是重点。 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发展一二三产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其二,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的生态环境急需治理,农村的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举措的实施,使农民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农村环境得到了很大好转。其三,乡风文明是保障。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乡风还有一些是陋习,比如婚闹、彩礼等,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急需解决,使农民形成良好淳朴的乡风。 其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应该关注基层治理,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摆着官架子,不为百姓办实事,需要切实的治理。其五,生活富裕是根本。 农民最关心的是养老、看病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已经有养老保险,但是还存在一大部分农民没有保障,并且大病没有保障,这些都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让农民确实无后顾之忧。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反映的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高度重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实践,主要源于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对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将乡村振兴置于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将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充分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五级书记制,层层抓落实,抓乡村振兴建设,也形成了有效合力,同时,加强领导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考核力度,作为重点抓手,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使农民有困难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党组织,党组织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农民的需要。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可以通过选派高校优秀教师到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具有一定农学研究的高科技人才,领导农民实行产业振兴,同时也能够提高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对于乡村振兴的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乡村振兴同样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现代化水平。首先,农民可以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农民可以解读政策,并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参与,组织邻里一起进行生产,这是农户之间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积极对接乡村相关政策和资源,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提高了实践的效果。并且能够献计献策,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发展。政府也可以进行自上而下的建设乡村,可以为农民提供智能化的培训,同时也要处理好智能化是否适合所有地区所有农民,农民是主体,但是同时也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包括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帮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外部力量主要向农户提供其应有的权力,并且还要提高农民发展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方面可以给农民赋能,使农民在发展乡村振兴中做第一主人,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民进行手把手培训、到实地为农民培训,同时要时时跟踪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精准的助农。

所以,发展乡村振兴要实施有力的精准政策,实施中国式现代化要精准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2-10-16.

[2]李延,苟颖萍.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报,2022(3):36-40+47.

[3]邢占军 ,杨永伟.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J].中国高校社学,2022.5:47-56

作者简介:徐丽娜(1987-)女,哈尔滨石油学院,硕士,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