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危重,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ICU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等方法,但对于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所带来的一系列机械性损伤刺激会显著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文献[1]报道显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期间,因为机械通气所造成的不良反应问题已经成为延长住ICU与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而为全面提升患者干预水平,则需要完善护理路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是针对ICU患者护理需求,以护理风险预防为目标形成的科学护理方法,通过改进护理路径来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标。现为综合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本文将选择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ICU于2023年1月-2024年4月间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男/女=22/15;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6.91±3.43)岁。对照组患者37例,男/女=24/13;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7.02±3.3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各项干预方案依从性良好;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器官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或者昏迷患者;研究中断或者退出患者;同时参加其他研究项目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实施管道管理、重视生命体征监测等;由责任护理人员参与完成安全性宣教,简单说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疾病内容,加深患者印象;提供基本的饮食与用药支持,阐述饮食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等。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护理风险干预方案,主要护理方案包括:(1)护理风险干预宣教。全科室护士在护士长带领下深入学习ICU日常管理的相关规范,掌握日常护理操作的干预细节与质量标准等。之后结合每一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讨论护理期间可能遭遇的风险。(2)风险管理方案支持。本环节中,全体护理人员采用文献查阅法,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风险”等词汇为关键词,检索网络的核心文献,了解相关学者在此类患者临床工作中记录的风险现象与处置措施,再与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为对照,统计其中的相似内容,整合有效的护理方案。(3)护理风险方案的实施。①整个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期间,全体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做好手卫生管理与敷料更换等操作;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与卫生,坚持定期开展口腔与皮肤护理等,尽可能消除感染源。例如在口腔卫生管理中,应选择适宜的清洗液,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应将床头抬高40°左右,并用软牙刷轻轻擦拭口腔与牙齿。针对病情严重患者,应做到定期翻身并做好受压部位按摩,预防压疮等并发症。②完善患者的体位管理模式,如将仰卧位改为俯卧位等,通过体位管理有助于促进萎陷的肺泡再次发生膨胀,改善呼吸补偿等情况。③随时观察患者呼吸机状态了解各个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密等,预防设备漏气等异常情况发生。随时检查有无管道脱开与打折情况,若发现类似问题迅速及时处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与设备是否相同,理想状态是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否则要及时处理。④完善生活干预路径。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优化日常生活管理模式,如根据病情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或者鼻饲营养技术等;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减少细菌滋生。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如说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及医院治疗进展等;叮嘱患者主动调整负面情绪,利用护患双方沟通交流方法缓解不良情绪,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如提供手机开展视频通话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常规临床指标,包括pH值、氧合指数、SPO2。记录患者ICU期间并发症情况,包括非计划性拔管、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最后在护理质量评估采用文献[2]所用方法,分别从精神状态、躯体健康、睡眠质量三个维度展开评估,每个维度取值范围均为0~3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处理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护理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者常规临床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数据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常规临床指标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2.3护理质量评估
在落实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整体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3。
表3 护理质量评估(分)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急,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咳嗽与胸闷等症状,一般为维持患者有氧呼吸,ICU针对此类患者会采取机械通气干预。但考虑到机械通气的创伤性刺激以及患者自身身体机能下降等情况,此类患者所面临的护理风险问题更加严峻[3]。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模式的出现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文的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风险干预后,表1数据证明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ICU护理人员利用一系列护理风险干预对策,可降低意外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上述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因此在护理期间能够成功达到改善氧合指数等临床干预目标。本文表2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其原因可能为:通过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方法能够正确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各种问题,在针对性完善日常护理对策后,即可消除并发症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安全[4]。最后表3记录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其数据证明,观察组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该结果说明护理风险干预模式更关注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各项护理方案能针对性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因此整体干预效果更满意。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期间,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方法所能取得的护理效果更满意,可达到预防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的目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贤,余外周,王庆鸿,等.护理风险干预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3):123-126.
[2]冯娟,王静.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护理风险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2):177-180.
[3]张晓芹,张翠翠,段前涛.ICU护理风险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1):125-127.
[4]李盛楠,吴子芳,刘艳菊.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521-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