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工作和措施已经落实到位,防控工作已趋于日常化,因此,我国社会已进入后疫情阶段。这场疫情为世界各国拟出了一份考卷,而我国则是众多考生中的佼佼者,也向世界提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的有力依据。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受一些不良媒体的影响,国内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对当前的制度产生了怀疑,主要表现为缺乏对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盲目崇拜其他国家的制度,因此探讨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路径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主要原因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学习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全面放开,各个行业均得到了高速发展,大量的信息和资信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到来,而充斥了现代人的生活,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成长,自身的价值观和思想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虽然国家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仍然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导致大学生并不太了解我国的社会制度,自然难以感受到制度中体现出的优越性。此外,当代大学生也没有经历过国家建立之初所遭受的苦难,他们自出生后就沐浴在制度福利下,因此思想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觉悟。他们一般通过书本被动获取知识,因此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改革过程不太了解。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难以理解,虽然在我国已经发展为符合实际国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我国的发展史可以称为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过程,其思想在每个发展阶段中都得到了实践和修改,时刻将理论和我国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出很多符合国情的制度理论,这也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在不断发展积累的过程中还保留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虽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没有间断过,但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并不太了解这些理论。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够
只有存在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制度自信,任何事物要想发展的更好,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作为发展的动力,这就是制度所带来的优越性。因此制度自信的前提就是制度优势。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大学生受到国外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缺少认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某些大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顶礼膜拜,无视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事实,无端放大两国差距,认为是国内当前执行的制度出现错误而导致出现的差距。第二,少部分大学生对制度的认识比较片面,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认识不清,同时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盲目对其政治制度进行崇拜,例如三权分立等。第三,还有少部分大学生把我国的市场经济认为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结合体,并把快速发展的功劳归结于利用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经济制度属性及走向的认识困惑,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四,对分配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等具体制度运行产生怀疑,认为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否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据。可见,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足。
(三)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
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了解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它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文化道路。我国经历过一段较为特殊的时期,因此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上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制度,主要目的是加强人民团结,保持正向的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理念。[1]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全世界都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其他经济发达国家遵守的资本主义理论并未有和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过多的矛盾,即意识形态之争并不明显,但这些国家始终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强加到我国制度之上。同时,伴随网络技术的普及,传到国内的意识形态更加的多元化、难以防控、影响范围也更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但也是各类思想的聚集地,可以将其视为斗争的最前沿。同时大学生群体较为特殊,很容易接受外来思想,因此也成为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目标。渗透方式包括:首先,控制媒体。通过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例如美国拍摄的好莱坞电影等,它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平等以及英雄主义等价值观为幌子引起年轻人的好奇心,随后宣传中国威胁论,散播历史虚无主义等,扭曲历史,否认共产党人的努力。企图以它们的思想来改变原本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因此,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之下,部分大学生会不自觉的将中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对比,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迷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缺乏信心。
二、从四重维度探究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全面把握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历史维度
从纵向看,让大学生通过历史史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只有追根溯源,才能让大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是怎样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创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让大学生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坚定制度自信的决心。首先,大学生应立足中国近代史,了解由于清朝制度的落后而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整个中华民族都遭受了苦难,由此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开启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老百姓水生火热的现状。但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切,是党组织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经济全面放开以来,我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每个领域的制度、体制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度的完善和修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等已经不在适用,而是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中涵盖了多种机制,例如根本制度、具体体制机制和基本制度。该体系促使制度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进行自我完善,使每个发展时期都充满了活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只要国家强大了、富庶了,才能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建立更为强大的制度信心。
从横向看,让大学生全面把握制度自信的历史维度,明白我国社会制度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和贡献。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没有系统论述和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问题。而我国当前执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则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包含了多党派合作、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协商等多种制度,并对这些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理论支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一面旗帜树立在世界之林中,为其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进一步加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二)全面把握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价值维度
一方面,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专研,体会到当前制度的优越性。让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的13个优势,这些显著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理论自信,同时还包括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曾说过:“战略问题是国家的根本问题。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有准确的判断、科学的规划,才能获取优势,才有希望实现伟大事业。”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发和实施,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规划了未来发展的战略计划和蓝图。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我们,对我国发展也充满了信心,为疫情阴影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动力,更加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从现实实践中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魅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核心理念。这场“战争”的主体是普通民众和医护人员,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对人民负责的工作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反复强调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责任担当,体现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高于所有的理念。而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反观一些西方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当面对医疗资源紧缺状况下,或选择性救治患者,或采取群体免疫措施。而在我国,各级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将宗旨意识真正落实到为民行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药品和各类物资的供应,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标准的安全防护保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全国形成了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整体局面,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面对疫情的安全感,进而从这一系列现实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三)全面把握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世界维度
我国政府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已将掌握的所有信息向国际组织进行了分享。同时定期将研究结果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赋予其他所有国家知情权。和多个国家、组织进行合作,例如欧盟组织、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开展交流活动高达70多次,进一步分享各自防控疫情的经验和成果。我国卫生健康委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中力量编制诊疗方案和防控计划,为了便于其他国家查看,出版和分享的计划方案由3种不同的语言所组成,发行后得到世界180多个国家的认可和使用,10多个国际组织接下来的防控工作均已其作为主要参考。成功举办了“新冠肺炎防治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随后新闻办公室也召开了发布会,并连续进行了两场英文专题会议,向全世界的专家发出邀请,为他们介绍我国一线医护者的抗疫经验和正确的做法。
与此同时,中国力所能及的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疫情初期,我国内部的防控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但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蔓延时,我国责无旁贷,顶住内部压力的同时迅速开展相关行动,向其他国家发起援助。例如为世卫组织筹集了专项防控资金5000万美元;主动协助世卫组织采购防护用品;帮助建立大型的物资储备仓库;积极参与世卫组织发起的各项抗疫活动。截止2020年5月末公布的数据可知,我国已经累计派出医疗专家组29支,进驻到27个国家进行医疗帮助,援助了150个国家,为4个国际组织筹集了资金。同时,在满足内部防控需要的基础上,为其他国家开辟了多条专项采购通道,为专项物资的运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年的3月份到5月之间,累计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专项物资,确保这些国家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无私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为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提供了世界维度。
(四)全面把握大学生制度自信的辩证维度
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但是少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一旦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存在诸多问题时,就会由制度自信变为制度自卑,失去了制度自信,甚至走向反面,反对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大学生只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而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确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过分夸大当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曾经犯过左的错误,导致不良后果,并以此为理由全面否定当前执行的社会制度。以上这些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因此要在坚持历史的、价值的、全球逻辑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即坚持辩证逻辑。
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万能的,从而陷入制度神话。邓小平曾经反复强凋,“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2]正是由于制度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制度发展和创新,从而在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较为丰富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不能由此把制度看成是万能的,从而陷入制度神话,就是认为制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所有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改变,因此指望设计出能够适应变化的全能制度是不现实的,虽然这样可以走出一个极端,但却直接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也加深了学生对当前社会制度的怀疑。事实上,推动社会发展会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因此只通过制度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除了制度的作用外,还有诸多非制度性因素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理想、道德标准、信念、规范以及风俗等,因此要有效发挥这些因素对制度的补充作用,积极推动社会朝正向发展。因此,大学生要辩证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增强对其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2017年10月27日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
作者简介:吴平,(1988-8),女,汉族,重庆北碚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