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专注力培养的研究

刘娟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机关第二幼儿园,221700

摘要: 一个优秀的人具有多种重要的品质,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专注力。幼儿时期是养成各种优秀品质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便是课程游戏,为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我在区域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进行锻炼,在我对课题《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专注力培养的研究》更进一步的研究后,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课程游戏;幼儿;专注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智力因素,是大脑进行感知,思考,学习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对家长的一些话闻而不记,这就说明幼儿对于动画片是有十足的专注力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专注力与智力成正比,一个人专注力越好他的智力发展就越好,专注力差他的智力发现就缓慢,对于学习一些新事物就会产生障碍,由此可能对新事物的学习失去兴趣,专注力进一步下降产生恶性循环[1]。所以对幼儿越早的培养他的专注力对他以后的成长就越好。

一、推进课程游戏化优化区域设置助力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课程游戏是幼儿为了满足自己快乐为目的而自主进行动手操作的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让幼儿更加快乐的参与活动与游戏,自由健康成长。各个区域的设置可以培养幼儿不同的能力。比如角色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美食坊的厨师、理发店的理发师、医院的医生……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与想象力;科学区域中幼儿通过丰富的材料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及时动脑思考并尝试自己解决;美工区最让幼儿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颜色,幼儿在开始用色时会很愉悦激动,在绘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他们并不是按照画面本来的颜色去装饰自己的画面色彩;建构区发展幼儿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2],清楚不同建构材料的质感,培养空间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些促进了幼儿感知、思维的发展,提高建构造型的审美能力.所以不同区域培养了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但是每个区域有一个共同点,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所以在区域设置时,我充分让幼儿参与,无论是环境创设还是材料的投放,我都放手让幼儿去做,只是适时适度给予孩子一些意见或建议,孩子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全程全身心投入,得到的锻炼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专注力培养的具体有效策略

(一)量化设计游戏

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平均专注力时间均不同,如3-6岁的幼儿平均专注力时间是9到15分钟,3-4岁的幼儿能够独立地玩一些积木类的玩具,并逐渐形成独立思维,5-6岁的幼儿基本会控制情绪,思考有所深化并开始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专注力时间也写清 )从幼儿的专注程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幼儿则有的表现出能够专心听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少数幼儿还能做到不分心做完事情等行为,这些则展现出幼儿专注力的不同。对此,幼儿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设计符合幼儿年龄、兴趣、能力范围的游戏活动,并采用“刻意观察训练”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对某一个游戏内容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经过长期训练,促使幼儿从“无意注意”形成为“有意注意”,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习惯。所谓“量化处理”游戏,要求教师将专注力训练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如拼图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一组图片找不同等,对幼儿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观察幼儿集中做游戏的时间,设置一定程度的测试环节,或者是游戏关卡,专门测试幼儿在注意力集中状态下所记忆的东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切不可因为幼儿表现不好,或缺乏专注力就批评他们,而是要了解幼儿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多加鼓励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以调动幼儿愿意参与游戏,并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的聆听游戏,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先进行单一指令的动作,然后难度增加为连续两个指令至三个指令,“请帮我拿某两样东西,先去拿黄色的三角形积木,再去拿红色的圆形积木”的动作指令,孩子集中注意力听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抢抓教育动机

动机是引发并维持幼儿的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的游戏参与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包含游戏式学习与游戏期待两个部分。动机也是影响专注力的重要因素,因个体参与活动动机不同,即个体是否主观意愿进入到游戏情境并努力通过各个游戏环节影响这一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幼儿的参与动机。若幼儿教师在了解幼儿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对幼儿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控制,就能同时实现观察、检验幼儿在游戏教育活动中的专注力程度和参与动机教育活动设计,可根据游戏性[3]质因选此择,室幼内儿或园室游外戏,(此句不知怎么改,看不懂)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首要考虑的是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愿意玩游戏,遵循幼儿天性,以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

(三)投放适宜材料

游戏教育结构与材料选择较为简单,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系统、思考能力与求助行为表现就较好;游戏功能较为多元,幼儿的参与能力与兴趣较高,自然会表现出较好的专注力。对此,幼儿园布置游戏教育环境,园区活动角的游戏材料摆放位置、游戏材料丰富性应依据教育主题进行设计,不同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力和潜力是不同的。根据游戏教育主题确定游戏结构材料的选择比例,才能够发挥出游戏材料的使用价值[4]。例如,可投放积木、拼图、乐高、拼棒等低结构材料的游戏,并适当放置棋类、小实验游戏等高结构的游戏材料,按照幼儿园游戏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幼儿参与下棋比赛,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而在组织进行低结构材料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同样通过观察和创新去发现游戏材料的新玩法。将两种结构材料游戏适当搭配起来,对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按照游戏结构材料的不同,游戏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组织中,根据游戏教育主题确定游戏难度与材料,游戏材料的丰富性给教师设计游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就是教师选择合适的游戏教育内容之后,要确定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游戏组织方式,若游戏材料的使用价值较低,则教育效果可能没有那么明显。老师带领孩子们参与游戏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室内或室外游戏活动空间进行思考,游戏材料投放位置合理会有益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例如,生活材料中的树叶、彩纸、蜡笔等,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投放这些游戏材料,并不因上课需求而刻意使用材料,而是利用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偏好,以此了解幼儿。对于一些拼图、连连看、对比图片找不同、找出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积木等游戏内容,会让幼儿的专注力有所集中,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思维训练的作用。对此,幼儿园游戏教育应激发幼儿全员参与,幼儿教师则不要在幼儿探索游戏内容的过程中刻意地中断他们,而是有所侧重地适当指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更重要的是“放手”让幼儿专心玩游戏。若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捡豆子游戏便是很容易上手的游戏,非常有助于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持续时间,幼儿熟练掌握游戏技巧之后再提高难度,如加多豆子的种类或数量,以培养幼儿的抗受挫力,教师用心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根据观察对材料投放进一步调整,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如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三、结语

专注力是促使幼儿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对幼儿未来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结合幼儿发展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专注力,促使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舒苇. 幼儿专注力分散的影响因素与培养路径探析[ J]. 教育观察,2021,10(16):29-30.

[2]孙彩霞.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坚持力与专注力[J].福建教育,2020(51).

[3]张雯艳.5-6岁幼儿坚持与专注学习品质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20.

[4]郑茵茵.利用幼儿园区角活动培养幼儿专注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