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中风后,会导致发生足下垂,患者的肢体会出现背屈功能减弱的情况,使患者的体质功能出现异常,在治疗时,治疗难度也较高,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发现经筋刺法在治疗中风足下垂时效果较为优异,与康复训练相配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足下垂在中医理念中,致病原因为肝血亏虚,导致人体的筋脉得不到滋养,筋脉动力减弱就会导致肢体肌肉软弱,造成患者运动功能异常,患者在中风后,会导致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将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分析在足下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限定2018.9月~2020.5月期限内本院就诊的68例患者作为实际观察对象,这68例患者各项数据不存在较大的差距,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数量为34人,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7.84岁~55.72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数量为34人,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21岁~56.91岁)。患者选取的标准为:
① 患者符合中风足下垂的诊断标准,并同意参与研究。
② 将患有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工作的患者排除在外。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跟腱牵张训练,使用下肢屈肌协同的方式对人体的髋屈肌进行锻炼,刺激患者的踝背屈。为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可以通过斜坡板训练的方式,通过让患者做蹲起训练,缓解足背屈情况。为使患者的全身活动更加协调,可以对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使患者踝关节、膝关节运动更加协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筋脉刺法治疗,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患者腿部放松接受治疗,在患者的膝关节附近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找到患者外侧以及腓肠肌内侧压痛点,然后顺着肌腱方向对患者进行前后透刺治疗,向着阴经方向的穴上进行提插捻转泄法,向阳经坐提插捻转补法。对患者中庭等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法治疗,每天治疗一次,以一个礼拜为一个治疗流程,共治疗2周。
1.3评价方式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踝关节活动情况。探究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对患者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使用例数表示计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作为正态分布数据的表现方式,p<0.05,论证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效果。
2.结果
将不同治疗模式的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模式优势明显,对比项以及数据内容如下表:
表格1患者踝关节活动改善情况
3.讨论
患者在中风后出现足下垂的原因为中枢运动神经损伤,造成人体的高级中枢失去低级中枢的控制,导致反射运动无法被抑制,使患者出现肢体异常,人体的下肢伸肌发生张力增高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协调异常,关节的疏松结缔发生变化,转变为致密结缔组织,使人体关节发生变形。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帮助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使患者的损伤情况得到恢复,通过对患者的早起康复治疗,可以使用患者的膝关节与髋关节更加的协调。
中风在中医理念中属于经脉病,筋脉刺法可以对关节附近的压痛点针刺直达骨膜,使骨膜得到减压,从而实现舒经活络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以对照组为比较组别,对比患者AROM、PROM,观察组数据为13.25±1.22、16.72±1.34,对照组的数据为7.16±1.38、10.28±1.38,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使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筋脉刺法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
综上,对比治疗结果,经筋刺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与踝关节康复治疗配合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足下垂情况。
参考文献
[1]焦思慧. 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张瑜.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3]姚惠琪.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4]曾路平.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0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