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马殿师1 赵江1* 赵楠2

1.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99;2.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 医学高职院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于地方医学卫生人才需要的责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与本科院校同等重要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提升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是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因此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首先就是要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人才需要,以满足乡村振兴中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本文立足乡村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思考如何提升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人才需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医学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立足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部署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它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能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城乡发展失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从服务于乡村振兴对医学卫生人才需求的角度,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其培养的各专业医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更多直接面对农村居民,给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了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疗护理需要。本文将立足于对当前高寒山区乡村卫生室建设现状的调查,乡村医生现状,从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培养更多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医学卫生人才,真正让医学生既能“下得去”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上”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的特点

习近平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减少农村人口因病返贫的比例,基础医疗卫生现状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但在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中,医疗卫生人才的缺口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的特点上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学历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以昭通市为例,截止2023年12月,全市乡村医生登记信息显示,全市共有4314人,从学历构成来看,其中本科学历212人,占4.9%,大专学历1792人,占41.5%,中专学历2254人,占52.2%,中专以下学历56人,占1.3%。从取得资格证证书来看,护师119人,占比2.7%,护士608,占比14.1%,乡村全科助理医师341,占比7.9%,乡村医生职业资格证2868人,占比66.5%,职业助理医师122人,占比2.8%,职业医师11人,占比0.2%。从数据分析来看,尽管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学历是影响乡村医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众多乡村医生面临发展瓶颈,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全市乡村医生的整体现状,基于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对某县一个镇的8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村1,全村有农村常住人口1518户6573人,有1所村卫生室,村医3名。村2,有农业人口869户3742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4名。村3,全村有农村常住人口1111户4906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5名。村4,全村有农村常住人口1346户5976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5名。村5,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664户6959人,有村卫生室1所,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村医6名,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个;村6,共有农业人口943户4117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4名。村7,共有农业人口431户1701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3名。村8,现有常住人口1199户5751人。有村卫生室1所,村医5名,均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个。平均每个行政村乡村医生数为4.38人,平均每1135人村民拥有一名乡村医生资源。同时,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村医较少,乡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对学历提升,职业能力提升具有较大需求。

2.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医学从业者来说,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在对部分村卫生室的人才需求调研中发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性大,是当前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才的一个突出现状,村卫生室村医也没有编制,收入低,村医的技能提高与职业发展遭遇瓶颈,难以留住合格乃至优秀的村医人才。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具备了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能力需求,但缺乏对职业的认同,部分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把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自己寻求职业发展的跳板,很难留得住。村卫生室对于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医院需求不同,更多的是需要他们为村民提供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化的基本健康保健常识,积极推动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宣传,积极干预重点人群、特殊人群的健康风险,提升村民的健康素养,进一步贯彻健康中国理念。因此,在医学教育中,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需要重视通过完善的实践机制,提升学生医学技能与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患者的关心与尊重,崇尚医德,追求卓越。通过完善人培方案,精心设计人文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屏障,其人才储备水平直接决定了这道屏障是否坚实可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强调:“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尽管国家就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出台若干相关文件,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高,但很多政策在落实上存在差距。在被调查人员中,大部分在校时未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多数是中专,少数大专毕业,甚至高中以下学历毕业,工作后,因基层人手少,很多医务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药师、收费员还兼预防保健,缺乏系统的培训,对于知识更新,实操技能提升相对滞后,使得部分乡村医生凭老资格、老经验来诊治。甚至有少数村卫生室的少数“老中医”持所谓祖传秘方而进行超范围诊疗。因此基于当前的基层医疗事业发展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是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如何全方位整合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活动形式。推进基层人才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当中,用鲜活的案例分析、情景感知、任务驱动、合作探讨等方式切实提升培训的质量,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需求,助力基层人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实现整体性提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

从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当前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主要问题聚焦于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鸿沟,集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设置上。

1.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存在差距

受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激烈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时,突出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往往通过学生取得某项资格证书来评价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以护理专业为例,几乎所有的医学高职院校都将学生是否取得护士资格证来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将学生的护考过关率作为评价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重要指标,护考过关率是作为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也是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敲门砖,但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来看,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如果过分注重于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这导致一些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关爱和耐心,甚至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医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培养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此外,一些学校也缺乏师资力量和实践指导的规范,学生在实践中往往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难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出现“下不去”“留不住”“用不成”的现实问题。

2.医学类专业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既有留守儿童也有留守老人,如何解决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人和儿童的健康保健问题,需要医学高职院校从专业设置上进行及时的调整。当前医学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主要基于医学院校专业发展的传统,以昭通某医学高职院校为例,现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9个大专专业,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医药卫生大类的重点专业,围绕老年看护、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专业发展上主要聚焦于传统“强势专业”,聚焦于当前形势下就业率较高的护理、康复等专业,缺少针对未来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趋势的专业调整。从乡村振兴角度看,容易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代沟,弱化医学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导致了整体医学人才的单一化和专业发展的局限性。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方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和学院发展的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抓手,以提高医学生人才质量为根本,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1.精细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强调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多种多样的育人活动和运作方式,是学校为实现特定人才培养目标所采取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符合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涉及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以及校内校外的实践技能训练,这些特点决定了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目前,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其模式类型主要有“2+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为依托的合作模式、“订单式”合作培养和“医教协同”等培养模式。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各医学高职院校都在极力推进校企合作,但在具体专业发展中,如何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最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来看,所谓的校企合作,不应该简单的把合作的对象定义为“企业”,医学高职院校的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除了一些特定医药行业,医美行业等,更多的则是需要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医疗卫生人才保障,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中更应该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通过与基层医疗单位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不断精细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推进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事关民族复兴伟业的优先位置,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医学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但是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在积极引进医院专家和药厂技术人员等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但效果不佳。因此“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厘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制度,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和一线的医疗任务。同时学校需要积极搭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合作平台,依托医学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让一线的教师与临床专业人士合作,从实践中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进展。

3.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尤其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如何解决医学生基础医疗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之间的鸿沟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真正到一线参加医疗卫生工作,既能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校内临床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期间的大量实验实训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但校内的实践更多还是在实验室完成,与医疗卫生工作的一线存在差距,不管是课堂实践、仿真模拟实训,还是专业技能竞赛都无法代替学生的专业实习或校外的临床教学。因此对于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说,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完善校内的实训条件,更要搭建满足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对于医学高职院校,校外实践体系主要建立在学校和医院、医药行业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一线的临床工作,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重点是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实践教学内容要聚焦专业特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根据职业岗位对能力的需要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医学生能基于临床去把握基础知识。坚持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岗位执业资格考试相同步,着力培养临床实践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医学理论。为医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0.

[4] 曹娟,张锦.等.地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究——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

[5]华原俊.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D].广西大学,20118.

[6]]孙景淼等编著.乡村振兴战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7]常风华.高职高专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作为探讨[J].河 南农业,2018,(30).

[8]刘伟平,殷明刚.高职医学教育“校、院、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7):108-110.

[9]李杏杏.院校结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4):15-16.

通讯作者:赵江(1989—),女,回族,云南省曲靖市人,文学硕士,单位: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中医学院。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扶持高寒山区乡村卫生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2J1684,课题主持人:赵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原俊.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D].广西大学,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