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吕妍

辽宁省大连市弘文中学 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 面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学生常感困惑,而真实物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路径,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同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探究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真实物理问题;初中物理;教学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初中物理教学领域内,引入真实物理问题作为教学策略的核心,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物理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学生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物理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一、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意义

第一,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种挑战性和实用性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第二,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解决真实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这种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同时,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改进,学生能够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真实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到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才能有效解决。通过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本质,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二、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在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他们通过设计有效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验和验证,从而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素材,设计教学案例

为了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课前需要广泛收集生活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新闻报道、科技前沿等多个方面。例如,可以从家庭电器、交通工具、自然现象中提炼出与物理原理相关的实例,或者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理解的内容。在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将这些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增强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案例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到复杂的物理问题中,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案例之间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物理思维框架。

2.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这些器材应满足实验的要求,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准备器材时,教师需要对每种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解,确保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操作。除了器材的准备,教师还需要关注实验的安全性。在课前,应对实验器材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损坏或安全隐患[2]。同时,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实验中的潜在风险,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措施。

 

3.预设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预设问题是课前准备中另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预设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这些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预设问题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确保问题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预习,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预习材料或资源,如相关书籍、视频、文章等。这些材料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二)课堂教学

1.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真实问题

课堂之初,教师需精心策划,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出既贴近学生又富有挑战性的物理情境。这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例如,在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播放运动员冲刺、足球射门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直观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随后,适时地提出诸如“为什么运动员能够加速前进?”“足球为何能沿着特定轨迹飞行?”等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物理现象的本质,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2.组织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在物理情境的铺垫下,教师需适时组织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在小组内部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疑惑,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在交流中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电路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搭建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探索电路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诸如“为什么灯泡会亮?”“开关如何控制电路的通断?”等问题,通过相互探讨,他们不仅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能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3.演示实验过程,验证理论假设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还能有效地验证学生的理论假设。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的规范性与安全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同时,实验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规律。例如,在讲解浮力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进而提出“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而有的则会沉入水底?”等疑问。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浮力公式进行理论计算,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3]。

4.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物理规律

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提炼,帮助他们构建起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总结时,不仅要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内容以及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的设计原理等)。通过总结提炼,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思考中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和科技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在布置实践作业方面,应注重作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实践作业不应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而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新性应用。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实验,如探究家庭电器的能耗、研究不同材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等。这些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素养[4]。同时,组织科技活动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科技活动可以包括科技讲座、科技竞赛、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科技讲座可以邀请物理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科技竞赛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普展览则可以通过直观的展品和互动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

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深化了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通过这一策略,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未来相信这一教学策略将继续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期待更多教育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初中物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亚子.基于真实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研究,2022(4):13-15.

[2] 苏佳祥.初中物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6):28-30.

[3] 王飞.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育,2019(3):103.

[4] 方军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育,2020(6):220.

作者简介:吕妍(1995.6),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教育学硕士,初中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