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牙齿治疗中,将牙齿从一个位置进行移植,到达同个体的另一个位置临床上,对于单颗牙缺失情况,在治疗中以进行自体牙移植作为主要方案[1]。该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牙齿,将缺失部分补充,恢复正常排序,对于牙槽骨的骨量进行维系,使周边牙齿组织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提升美观度。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2],我国就已经应用该方式,在技术、操作等多方面影响下,会造成移植成功率较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该治疗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修复材料、技术等也更加规范。但是,在相关治疗中,其预后可能存在不良后果,这是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3]。在社会、生物因素影响下,此类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对于此类治疗有需求的患者也持续增加,相关预后各类影响因素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患者年龄、供牙情况等,对于自体牙移植术的存活率有所影响,但是我国对于此类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在该移植术后,对于各类危险影响因素做到干预[4]。因此,相关研究十分必要,能够作为临床自体牙种植修复提升存活率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探索,对于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段,入我院接受自体牙移植修复患者中,确定100例,其中女性44例,男性56例,实际年龄区间在18到62岁之间,均值为(40.12±2.87)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对该研究内容了解,并接受临床相关检查。②患者通过影像确诊,症状符合,且首次接受该治疗方法。③所有患者治疗均由本院同一组的医护小组实施完成。④患者≥18 岁。
排除标准:①经诊断后可知,患者有免疫缺陷,精神系统等严重疾病。②患者对研究依从性低,研究中途退出,配合度低,且后续不能及时随访和复诊。③患者就诊、诊断与临床治疗资料部分或全部丢失。
1.2方法
①术前准备:对于患者全身的情况进行评估,通过CBCT及缺牙区X线片,对于患者的患牙、受牙区情况,分析其特点,供牙牙位、颊舌径宽度,牙根形态特点,测量其供牙牙体及受区的间隙、骨量,对于后续治疗中植入方向及初期稳定性等进行判断。
②手术流程:对患者进行局麻,同期行微创智齿拔除,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使立体牙齿呈湿润状态。将患者的患牙拔除,依据拔除智齿的形态,以及术前的方案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制备。对于拔除智齿植入及固定,调整患者的咬合情况,处理后对患者拍摄牙片。术中视植入区缺失骨量情况植入异体骨,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也可以应用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物,增加初期稳定性及诱导骨形成。术后两周,为患者进行根管治疗。
③临床观察:术后每周对于患者复查,复查时间连续1个月。术后4周时间,为患者拆除固定装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移植牙做冠修复,使咬合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成骨情况等,进行测量,对于愈后效果进行评价。
1.3判定指标
分析影响患者种植牙存活率因素的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2组患者的相关研究指标进行有效检验,[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影响患者种植牙存活率因素的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表
患者的种植牙存活率因素中,与以下因素相关,详细见表1。
表1影响患者种植牙存活率因素的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表[颗(%)]

2.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其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在临床进行自体牙移植治疗过程中,其存在多种因素对于预后会造成影响,分为多种情况。吸烟对于牙齿周围组织有所影响,导致其移植术后,牙周附着再生受到影响[5-6]。在口腔中,牙槽骨起到支撑作用,其高度充足能够对于移植牙存活率有所提升,如果其高度不充足,会导致牙周愈合出现问题,软组织缺少骨骼支撑。牙体离体时间越长,其牙周膜细胞存活概率越低,因此供牙牙周膜细胞活性,对于存活率影响明显,超过15分钟,则存活率下降[7],在操作中,需要减少供牙试植次数,减少对于拔牙所造成的创伤[8-9]。同时,患者的初期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其载荷下种植体、种植窝洞二者之间范围,要做到能力保证。其稳定性越强,对于种植牙根面的稳定性越强,能够对于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其稳定性较差,则会导致其口腔活动等对于种植牙影响较大。因此,在治疗中,对于供牙、牙窝之间要做到提升匹配度[10]。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进行明确,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阻力分析、牙根形态、供牙位置、供牙是否完整、受区情况、牙槽骨高度、宽度、手术时机、供牙离体时间、是否使用供牙模型、牙槽窝预备情况、初期稳定性、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该类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对于相关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警惕后及时注意,提升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永清,惠小勇,许广杰,等. 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的筛选及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57(5):495-502.
[2] 崔永霞,樊俊芳,李佳,等. 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与Bio-Oss、Bio-Gide联合应用在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中的临床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2018,40(1):45-47.
[3] 梁学进,柴红波,倪小兵. 自体牙-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影响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机制[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22,19(3):240-245.
[4] 王琰,韩浩,那思家,等. 3D打印辅助自体牙移植修复牙齿缺失的临床疗效评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1):95-99.
[5] FRANK SCHWARZ, KARINA OBREJA, STEPHANIE MAYER, et al. Efficacy of autogenous tooth roots for a combine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lveolar ridge augmentation and staged implant placement.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2022,49(5):496-505.
[6] 陈强. 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下颌第—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9):26-28.
[7] 罗志煌,王文芝. 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临床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0(25):40.
[8] 刘晓燕. 自体骨移植联合延期牙种植在修复牙槽缺损的应用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6):50-51.
[9] LEILA ELRAEE, HALA KAMAL ABDEL GABER, HAKEM H. ELSAYED, et al. Autogenous dentin block versus bone block for horizontal alveolar ridge augmentation and staged implant place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including histologic assessment[J]. 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2022,33(7):723-734.
[10] 丁铭.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修复牙槽骨及颌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2):202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