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游艳萍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 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 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探讨如何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以及构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旨在为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策略性建议。这些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在复杂问题中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前沿的教学理念,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意义。如何在实践中有效推进这一教学模式,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导,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进步。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展现出既多元又充满挑战的局面,尽管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日渐受到推崇,但在实践层面,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仍旧受到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这些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多停留在表层,倾向于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做简单叠加,而未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学科融合,这种表层的跨学科实践,难以挖掘和发挥出跨学科教学的真正潜力。

教学方法的僵化也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依然采用单向灌输和重复练习的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跨学科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方法的革新与灵活性,对于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至关重要,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目前仍显较为薄弱。资源整合难度也不容小觑,不同学科间的天然差异,加之教师间沟通的匮乏,使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的契机变得异常艰难,不仅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效果构成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进步。现行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也是制约跨学科主题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思维、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成长,限制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向更深层次以及更广领域的拓展。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施原则

(一)主题式学习原则

主题式学习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精心挑选与组织主题,这些主题应能横跨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学习,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认知结构,选择主题时,教师应注重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要适中,既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又要避免过于晦涩难懂。

(二)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之与数学内容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要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通之处,实现知识的相互补充与增值。通过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教师可帮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与理解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自主学习原则

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可帮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应通过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和运用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性原则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路径和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路径

(一)创设真实情境,制定学习目标

在新课标的框架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核心理念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策划教学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极具吸引力的真实问题情境。

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以“商店购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社会、人文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要指导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识别并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这些基本的货币单位;通过货币的换算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价值观念和等值交换的意识;利用购物这一实际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通过这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方式,既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跨学科计划

小学数学在培育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跨学科主题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引,精心策划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还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结合语文学科,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入艺术元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体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性的艺术作品,深化他们对这些图形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融合数学、语文和艺术等多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得到锻炼,他们的综合素养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跨学科作业

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作业设计的环节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在进行跨学科主题的教学时,作业设计更需精心策划,教师应以明确的设计目标为指引,确保学生通过作业能够切实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增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

以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数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创新的作业设计思路,这种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巧妙将圆柱与圆锥的知识点与艺术元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观察与描绘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物体,如建筑物、日常用品等。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这些物体的几何美感,还能深入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相关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几何图形的绘制技巧,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跨学科的作业设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跨学科评价体系的建立

构建一个科学且完善的跨学科评价体系,对于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该评价体系应全方位地考量学生在知识积累、技能应用以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同时深入探索并评估学生在跨学科融合学习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为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序进行,精心规划教学方案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案应明确设定学习目标与内容框架,详细描绘出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应达成的具体能力与素养要求。资源配置上,需要整合与优化跨学科主题的教材资料、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吸纳与融入其他学科领域的精华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且深度的学习体验。

教师在这一教育革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更需要拥有设计并组织富有创意与实效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致力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其应用与迁移能力,全面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并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融合,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多学科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日后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涛.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传承与转型[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5):2409-2410.

[2]张娟.跨学科主题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以小学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3):10-11.

[3]柳小梅.关联 综合 实践——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设计,2022(35):30-32.

[4]郑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6):13-15.

作者简介:游艳萍(1977.1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案例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xczx2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