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老年神经内科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刘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针对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家庭护理模式,评价其在患者身体指标恢复和院外依从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08例,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根据建立的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血压、血糖和血脂方面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37%、18.52%和25.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9%、44.44%和51.85%;同时,在院外依从行为如用药、饮食、运动、环境和复诊方面,观察组的得分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情况,同时提高了患者的院外依从行为,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护理。
关键词: 老年神经内科患者;家庭护理;身体指标恢复
DOI:10.12721/ccn.2024.15768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疾病重病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老年神经内科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人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病情复杂,恢复周期长,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照护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医院资源的有限,且病程长,导致许多患者需要在家庭环境中接受长期照护。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有效的照护,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社会问题。由此诞生了家庭护理的模式,它是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行为,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理指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次入院率等目的的一种照护模式。对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而言,家庭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使其在家庭环境中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护理。然而,具体如何构建对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家庭护理模式,并评估其效果,尚待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08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分别了解和对比常规护理与建立家庭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以期为提高我国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8位老年神经内科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神经内科患者的诊断标准,并且年龄在65岁以上。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8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

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在65 - 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4± 4.08)岁,病程在2 - 15年,平均病程为(7.45± 2.26)年。其中男性患者27例,占50.00%(27/54);女性患者27例,占50.00%(27/54);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在66 - 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36± 4.19)岁,病程在2 - 16年,平均病程为(7.32± 2.18)年。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48.14%(26/54);女性患者28例,占51.86%(28/54)。

观察组应用所设定的家庭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家庭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基本情况比较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实验要求,可以进行后续研究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由同一医疗机构收治的54名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组成。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肩负着监测和管理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任务,并按照医嘱规定的用药、饮食、运动、环境和复诊方面的建议进行生活。具体内容包括提供药物治疗,按照医嘱定期检测身体状况,指导患者执行有益于健康状况的一些改变,如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身体运动等,并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在观察组中,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家庭护理模式。除了提供对照组所接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还得到了一系列针对其特殊需求的支持和指导,包括针对药物管理、饮食调整、体育活动增加、环境改善与复诊规划及执行等方面的个性化建议和服务。透过调整患者的生活环境,鼓励增加适量运动等,全方位提升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定期回访、监测健康情况,及时反馈给专业医疗团队。专业团队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精确治疗。在中,主要以血压、血糖和血脂三项指标,作为判断家庭护理模式有效性的主要依据,并以评分方式对患者在实施新护理模式后的依从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确定新模式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选取了一些关键的生理指标和依从性行为,以评估家庭护理模式的效果。关注了三个生理指标:血压值,血糖值和血脂值。这些指标是评估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及其健康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们的稳定性反映了家庭护理在降低并控制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效果。统计分析使用了t检验,以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平均值差异。p值小于0.05,将其认为是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采用了院外依从行为评估模式,包括用药方面,饮食方面,运动方面,环境方面,以及复诊方面。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综合评分,描绘了患者在各方面护理的整体依从性。依然采用t检验,并设定p值小于0.05作为显著水平,以比较两组的综合评分。

这些指标和评分的设定,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基础。在随后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将详细地分析这些数据,并探索它们对实证研究的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评估正态分布性,选择了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呈现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的是t检验和“ x̄±s”这种表示方式,它详细地反映了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

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卡方和%的表示方式,这在分析两组指标异常情况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的形式,可以直观地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的异常状况对比,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

在所有的统计分析中,设置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界定标准。在所有的分析结果中,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无论是指标异常情况还是院外依从行为的评价,其p值都小于0.05,说明这些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极大地增加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解释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严谨的统计学方法,能准确地衡量和分析所研究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对家庭护理模式构建和效果评价的深入理解提供了实证基础。

2 结果

2.1 两组指标异常情况分析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同一时间点的异常指数,结果发现两组在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指标异常情况(n,%)

截图1741843826.png

具体表现在,观察组的血压异常指数为20.37%(11/54),血糖异常指数为18.52%(10/54),血脂异常指数为25.93%(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9%(23/54)、44.44%(24/54)、51.85%(28/54)。通过T检验分析表明,两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情况的差异分别为7.030、6.740、8.330,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些数据说明,在同等的样本数量下,观察组的指标异常情况要低于对照组,说明了采用特定的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生理指标异常情况,有利于其健康情况的改善。此观察成果对于家庭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具有显著的参考意义。

2.2 院外依从行为评估

院外依从行为的落实,对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用药、饮食、运动、环境和复诊方面的依从行为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所有项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分为95.45±1.15分,对照组则为88.23±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院外依从行为[(x̄±s),分]

截图1741843837.png

在用药依从行为方面,观察组的均值为18.16±0.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5.25±0.52分。在饮食依从行为方面,观察组的均值为17.49±1.02分,同样超过对照组14.03±0.52分。运动方面观察组为17.42±0.64分,对照组为14.89±0.53分。 在环境依从行为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均值分别为18.18±0.63分与15.29±0.77分,差异显著。而在复诊方面,观察组带药复诊均值为17.57±0.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0±0.52分。

由此可见,家庭护理模式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院外依从行为,对照组则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神经内科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压值、血糖值和血脂值的异常情况,以及院外依从行为的评估,发现家庭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在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生理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稳定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至关重要,家庭护理模式在这方面的效果尤为重要。进一步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知,观察组在用药、饮食、运动、环境和复诊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18.16±0.41)显著优于对照组(15.25±0.52),表明系统化的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错误,提高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差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药物相关并发症,通过家庭护理的督导能够明显改善这一情况;饮食依从性方面,观察组(17.49±1.0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14.03±0.52)。这表明,在家庭护理模式下,通过专业的饮食指导与管理,老年患者能够更好地遵循健康饮食方案,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血糖、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运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17.42±0.64)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14.89±0.53)。运动对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而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督促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从而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环境依从性方面,观察组(18.18±0.63)显著优于对照组(15.29±0.77),这表明家庭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居住环境,减少潜在的意外伤害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复诊依从性方面,观察组(17.57±0.3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0.52)。定期复诊是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监控的重要环节,家庭护理通过定期提醒和陪同,能够确保患者按时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表明家庭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健康行为的依从性。良好的依从行为是维持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复发的基础,家庭护理模式在这方面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护理模式在老年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控制生理指标,还能提高患者的院外依从行为,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这一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总体来看,观察组的总分(95.45±1.15)显著高于对照组(88.23±1.25),进一步验证了家庭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神经内科患者院外依从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凤玲.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及护理[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1,(31):91-95.

[2]胡欣楠.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J].益寿宝典,2023,(24):64-67.

[3]杨丽佳.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0):113-117.

[4]马秀银,杜军霞.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19,(07):117-121.

[5]胡钦蓉.浅谈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J].人人健康,2019,12(17):86-89.

[6]胡承伟,李觅琼,支艳红,杨志. 农村育龄妇女空腹血糖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22,41(04):13-16.

[7]沈佳,朱枫,张建,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1,16(0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