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美妙的印痕》教学案例

曾卫涛

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版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出,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吸引着学生的目光。通过版画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版种的特点和技巧,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因此,选择版画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新版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2024年我以版画为媒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美术教研活动。上课的班级是海华小学五年级2班的学生,一起参与研讨的还有金湾区全体中小学美术教师。本例正是源自此次教研活动。

二、教学的设计与准备

由于本次教研活动有初中与小学教师的共同参与,在教材选择上,并未局限于小学或初中的特定篇章,而是紧扣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广泛参考了岭南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个版本的版画教学教材内容后,以《美妙的印痕》为单元主题,围绕美术学科“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以及“综合·探索”的四类艺术实践类型,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并将关键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旨在共同探索小初衔接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合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国家的未来育英才。

在学生的学情分析上,此次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依据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我们知道在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完成“装点我们的生活”“传递我们的创意”“表现无限创意”以及“理解美术的贡献”等学习任务。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段学习任务分析和回顾他们此前在美术课堂上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与版画相关联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涉猎了与版画相关的内容,如吹塑纸版画、纸版画、藏书票的制作等。但同学们对于版画的认知尚显单一,主要集中在木刻版画、纸版画等方面。基于这一现状,我们期望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版画的不同种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帮助本阶段的学生深入理解版画艺术对我们生活的贡献和价值,同时带领他们探索版画丰富的表现技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时作为版画艺术大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总目标的设置上,我们着力聚焦于提升学生对版画艺术的综合认知能力。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加深他们对版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基于对新版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分析,我们确立本课的知识结构主要为以下三个层级的目标内容:学生需要知道版画的艺术基本形式;学生可以理解版画各版种的艺术语言和学生能够做到将版画的艺术属性运用到生活。在重难点的设置上,我们定位在“对版画的综合认知”和“理解版画各版种的异同,并尝试选择其中一种版种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版画知识体系,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精心挑选了多种版画的母版供学生观察和体验。这些母版包括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几种不同版种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版种的特点和风格。此外,还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工具、教学视频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过程与实施

本节课主要分为4个教学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三个层级目标、课堂重难点以及落实四大核心素养而设定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们以五感的体验进行课题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版画的母版,让学生触摸和观察,感受其独特的纹理和魅力。接着,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版画的特点和版种,并绘制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总结所学知识。这个环节主要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一层级目标:学生“需要知道”的问题和解决教学重点:对版画的综合认知,同步落实四大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部分。

在活动二中,教师提出一个驱动任务:请学生在一件白色文化衫上印制班徽,使之成为班服,在这个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中,学生运用第一环节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讨论与探究,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木板、铜版、丝网版画甚至之前学习过的吹塑纸版画的理解,进而推导出完成在白色文化衫印制班徽这个任务最恰当的方式方法是丝网印刷这一结论,然后大家在观看《一分钟了解丝网版画》的微视频后,继续研究学习丝网印刷的制版和印刷技巧,同时关联丝网印刷技术与化学材料科学、摄影学科成像技术的关系,为跨学科活动埋下求知的种子。

来到活动三环节,学生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已经明白丝网印刷的流程和关键知识点了,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实际完成过丝网印刷,该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老师提前预制好班徽的丝网版和学生们一起探究漏印的印刷技巧并开展实际操作,同学们在完成班徽印刷这个真实的任务中,一起交流分享在印制班服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寻到最佳的印刷方法,最后一步一步地完成一次丝网印刷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成就感,强化对学科的热爱。

通过活动二和活动三的设置,我们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二级目标学生“可以理解”和第三层级目标学生“能够做到”,同时了解版画各版种的异同,尝试选择其中一种应用到生活中,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这两个环节也是核心素养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部分的主要的落实环节点。

在第四个活动里,老师以“版画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但有的人可以用它当做武器”作为环节引入的过渡句,引出古元先生的版画作品《烧毁旧地契》,在对作品赏析的同时,一起了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艺术家们具有时代背景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表现,在理解版画艺术上进行人文解读和感情的升华,落实核心素养的“文化理解”部分。

来到最后的拓展阶段,老师和学生带着“古元先生版画作品主要的版种是什么、创作主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关键问题,建议同学们到金湾图书馆去参观古元师生版画作品展或到珠海古元美术馆去感受版画的魅力,完成授课。

四、教学评价与创新点

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步设计了《学习手册》,里面主要有关键知识点考察和评价量表(附图)。量表围绕“知道-理解-做到”对标具体的活动内容和评价与总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思考、碰撞与再加工的能力提升,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案例在创新点上我们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1、针对性强。本课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通过“知道-理解-做到”三个层级的目标设计展开教学。“知道”刺激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通过“做到”验证教学实际效果,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

2、趣味性高。通过初识版画环节,展示版画迷人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在真实任务和实际操作的引导下,激发学生逐步建立认知,了解原理,并动手印刷班徽制作班服,活动趣味性高,学生主动学习氛围浓厚。

3、解决问题好。通过大单元设计、项目式教学,围绕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指向艺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的方法

教学之路从来都是不断探寻与完善的征途。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本节课所突显的瑕疵与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基础问题:课堂中,学生对版画的认识较为充分,但是从他们所印刷的班徽作品来看,仍可窥见一些瑕疵:初次尝试印刷时,因匀墨与刮印技法尚不熟练,导致糊版现象频发,这无疑与他们平时实践机会较少有密切的关系;此外,通过对学生所填写的《学习手册》评价量规的总结表达的分析,我们也发现他们在知识点的整合与提炼能力上仍有待加强。

二是课的设计方面的问题:本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组织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版画艺术的综合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并尝试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在前面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深入探讨以及视频学习,对版画艺术特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也统一了使用丝网版的方法印制班徽的观点,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与生活实践的对接,此时应该直接衔接情感升华和课后延伸的环节,这样一来,课可以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主线清晰,然而在设计时,我们为了促进学生的真实体验,我们增加了丝网印刷的体验环节,但恰恰是这个环节反而让本课时变得既拖沓冗长,重点也显得不够突出。

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在后续教学中,针对基础问题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与帮助,以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而在课的设计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大单元设计的整合能力,做到更加科学、规范地设计每一个课时的内容。例如,对于本课中的丝网漏印体验环节,我们可考虑将其移至后续的丝网专项学习中进行,以避免对本课时造成干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印痕之美》为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带着对各版种制作与应用的探索问题,展开为期一定时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探寻版画独特表现魅力的任务驱动下,采用将关键知识点项目化的方式,逐一开展各版种专项的项目式学习,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

《美妙的印痕》这一教学案例的实施,不仅将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总结,素养得以提升,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得到增强。

尽管本课存在值得反思之处,但总体而言,这一教学案例充分展示了跨学段教学的可能性。通过选择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创新,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