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实践原则,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诸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安排,教师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以此构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多学科融合形态,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边界,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做好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跨学科学习可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融合,学生在课堂中不止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学科与语文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下跳出单一学科的学习框架,不断发展创新思维。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教育目标,尤其要注重学生在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实现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比如教师为学生设计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思考,会与同伴进行讨论和合作,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源、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过程,能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如何尊重他人的想法、倾听他人的建议、反思个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交技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多学科融合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为全面实现多学科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不断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前,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分析,明确了解当前所学课文的重难点和教育目标,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能否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实现跨学科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可以从课文内容的主题、写作背景、价值意蕴等方面思考,识别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认知、兴趣爱好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这一篇课文出自《安徒生童话》,主要讲述了在大年夜的晚上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体现出作者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以及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研读重点句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思考作者的情感抒发,并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思考当前社会的现状,学习作者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结合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先在课前以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作者—安徒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让学生先了解作者以及作者写童话故事的目的,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从“小女孩点燃火柴的次数”以及“点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理解小女孩当时的处境和情感,教师可以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后以画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画出小女孩点燃火柴后所看到的每一次幻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象。设计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反复阅读故事内容,深入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结合整篇课文,教师还可融入德育,由现实社会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这一类人群,该如何伸出援手,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经历,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德育相结合,可以全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紧紧围绕学习主题进行学习,既能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学科融合活动
为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质量,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认知设计针对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以便于学生能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激发参与自主参与意识,全身心参与到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综合知识的深层次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学生兴趣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结合平时的观察、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学生的兴趣爱好,如部分学生对动手实践十分感兴趣,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可围绕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劳动教育,实现跨学科教学;部分学生对探索类学习活动十分感兴趣,教师可将科学与语文相融合,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明确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还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全面保障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其中,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时,这一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童年美好”,描写了作者吹肥皂泡的过程,并由肥皂泡产生的想象抒发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设计引入环节,如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儿童吹肥皂泡”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吹过泡泡吗?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在学生回答“好玩”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引导性问题,如:“那么你们知道肥皂泡的由来吗?该如何在家里自制肥皂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整篇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肥皂泡。以此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主题,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总结文中的“我”是如何吹肥皂泡的,从课文内容中初步了解制作肥皂泡的过程。结合课文中的“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科普肥皂泡的科学原理,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光学效果等科学知识,如肥皂泡表面很薄,颜色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线在肥皂泡表面发生折射和反射。当学生的好奇心愈加强烈,探索欲不断提升后,教师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为学生设计“我来制作肥皂泡”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制作肥皂泡的描述,以及观看的视频内容,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肥皂泡,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出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肥皂泡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吹泡泡,为学生的童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设计这样的综合性跨学科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发挥出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既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深入分析,明确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设计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董夏洁.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单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J].体育风尚, 2023(8):137-139.
[2] 高萍.跨学科学习 助课堂提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构建高效课堂[J].新智慧, 2022(29):89-91.
[3] 拾景玉.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 2022(28):5.
[4] 郭良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读写融合[J].读与写:下旬, 2021(11):0183-0183.
作者简介:王静(1978.3),女, 汉族,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教材版本: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