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究

肖莹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阳埠中学 341100

摘要: 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且综合性较强,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学习,不仅强调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最后,对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旨在为化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教学实践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各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核心素养体现在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等方面。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化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化学观念

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它涉及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这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物质守恒等基本原理。通过培养化学观念,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宏观认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化学学习中,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过程。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是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过程,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以及所表现的责任担当。通过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还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以下是几个具体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抓住化学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主要涉及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抓住化学学科本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化学学科就是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这些方法是学生认识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原理的重要工具。

其次,教师要重点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学反应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讲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时,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实验,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探讨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以“金属的腐蚀”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因腐蚀而损坏的金属物品,如生锈的铁门、腐蚀的铜币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金属物品会发生变化?它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金属腐蚀现象的好奇心。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金属腐蚀的实验。例如,准备不同种类的金属片(如铁、铜、铝等)和不同的溶液(如盐水、醋、清水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不同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金属在特定溶液中腐蚀得更快?这与金属的性质和溶液的成分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在盐水中,铁的腐蚀速度明显加快。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盐水中的哪些因素促进了铁的腐蚀?这是否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关?”通过这样的推理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还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学生对金属腐蚀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观点或问题,如“所有的金属都会腐蚀吗?”或“金属腐蚀都是有害的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观念,深化对金属腐蚀现象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金属腐蚀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报告或演示文稿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资源,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化学现象和原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实验教学:

1.注重实验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确保实验内容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步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巧借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化学实验教学注入活力,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同时,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点燃学生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实验探索,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

3.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在实验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亲自示范,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

4.精炼实验教学,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数据,教授数据记录、处理技巧,并强调误差分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四)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现代教育中,学科融合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策略。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1.化学与物理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自然现象。化学反应本质上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作用往往遵循物理定律。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时,可以结合电学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导电机理。同样,在探讨分子运动论时,可以引入物理学中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使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加扎实的化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2.化学与生物学科的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内的呼吸、消化和光合作用等,这些看似复杂的生命过程,实则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3.化学与地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洞察地球形成的自然过程,促进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地球上的许多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岩石风化、土壤形成等,都涉及到化学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地质过程中的化学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地理现象的解释作用。例如,在讲解火山喷发时,可以结合岩浆的化学成分和高温下的化学反应,使学生理解火山喷发的化学本质。同样,在讲解土壤形成时,可以引入化学中的风化作用和矿物质的化学变化,使学生对地球表面物质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种学科融合,学生不仅能学到地理知识,还能深刻理解地质现象的化学本质。

(五)生活化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运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化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溶液”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溶液现象,如糖水的浓度、盐水的防腐作用等。

2.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案例: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以电池的使用为例,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化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入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此外,社区服务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废旧电池回收等,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实践探究

为了验证以上策略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上策略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则继续按传统方法教学。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以下发现:

实验组的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上,实验组的学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他们不仅能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和试剂,还能够独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次,在化学学科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上,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他们也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再次,在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上,实验组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态度。他们乐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兴趣。这种精神也促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则显得相对滞后。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上都有所欠缺。这可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抓住化学学科本质、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实验教学及注重学科融合等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桑婷婷.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10):57-59.

[2]杨宇琦.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J].家长,2024,(05):126-128.

[3]陶春燕.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文理导航(中旬),2024,(02):64-66.

[4]周洁琳.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3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