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心理挑战,这些挑战既涉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也与乡村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必要深入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乡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家庭教育不当,滋养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1、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家长认为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出路。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于严格,认为只有刻苦学习成绩才会好。被迫孩子去不断学习。调查表明:50%的家长都不同程度地为孩子增加了作业份量;不管孩子成绩是否好,家长还是在晚上、假日为孩子请家,去上补习班:有的家长关起孩子逼其学习。孩子失去了欢乐,失去了自由,像机器一样连轴转,不堪重负,造成厌学学生的逐年增多。对学习慢慢产生一定的反感,从而到厌学。
2、有些学生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单位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所以晚上或节假日总想好好休息,调整自己,打麻将、跳舞、下棋、钓鱼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久而久之孩子安于现状,对辛苦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导致厌学。
3、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好的家庭逐步增多,这就使得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无人管束孩子的学习,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钱来补偿。这些孩子受社会不良影响很快,极易养成恶习,从而贪图玩乐不思学习,成为厌学者。
4、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身心受挫导致厌学。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厌学则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情感上总想找到补偿或依托,他们就会使自己变得孤独自卑或玩世不恭,出现打架、骂人、早恋、出走等现象,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控制力变差、学习也出现困难厌学自然无法避免。
(二)学校教育不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教师教学缺少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内在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和激发学无云的天空徐晓明:
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如今学他们普遍有一个感觉:许多老师上课过于严谨,缺乏趣味性,幽默细胞不够多。他们喜欢充满乐趣的课堂不喜欢刻板生硬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平时上课,老师总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在进行着单一的教学,教学语言贫乏,教学组织缺少魅力,课堂缺少生气,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便一味地呵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2、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素质教育虽推行了多年,但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因而形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由于对教师的考核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所以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往往施以“题海战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家长也认为多做作业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买过多的资料给孩子做。学生沉溺题海,无暇自主学习,身心疲惫而而导致厌学。
3、部分教师过于严格,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厌学
有的教师迷信“严师出高徒”的信条,动辄对学生进行辱骂、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较多的学生,更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行事,使他们身心俱损,产生敌对情绪,而厌恶学习。
二、乡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家庭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期望要合理
父母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做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步子不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为子女买参考书,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2、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一个人只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才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份适合又有针对性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人情往来的应酬,吵杂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心绪不宁,烦躁不安,不能静心学习。父母就算在外公做也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多鼓励下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还爱他。父母也不要给孩子太多零用钱以防孩子乱花钱。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孩子带到身边,好多照护、关心孩子。也以免孩子走入歧途自己不知道。总之,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对纠正孩子的厌学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轻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为应对乡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和情绪管理困难,实施轻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至关重要。通过创设宽松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减少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策略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包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小组辅导和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并建立自信心。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还能有效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促进乡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例如,通过创建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或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引入情绪管理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有效解决乡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情绪管理困难,引入情绪管理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还教授他们有效的情绪调节技能,如情绪表达、冲突解决和应对压力的方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并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校可以为乡村小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其整体发展和学业成功。
例如,针对乡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引入情绪管理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定期的情绪管理课程,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或沮丧,从而提升他们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常见症状,还培养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资源。
(三)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为了有效应对乡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自尊问题和学业压力,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更加努力和积极参与。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此外,积极地认可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学校和教育的认同感,从而有效缓解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不仅是解决乡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策略,更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解决乡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为高年级段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学业和行为表现评估,学校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公开表扬其努力和成就。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可以设立志愿者奖励计划,每学期颁发最佳志愿者奖给表现突出的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实时的肯定和鼓励方式,如表扬学生的创意解决问题能力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态度。这种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持续努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功。
结论:在研究乡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施有效的情绪管理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积极地反馈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些策略不仅关乎个体学生的发展,也对整个乡村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冉立明.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1(4):266-266.
[2] 鲍建军,李成乐.《乡村小学教学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J].考试周刊,2019(36):3.